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的系统不正经
  4. 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简单的烧窑
设置

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简单的烧窑(2 / 2)


样就能节省大量窑内空间。

像我们平时收碗那样撂起来,然后再放到一个高匣钵里不就行了?

没那么简单,这里还有一个粘连的问题。

瓷器上的釉,在烧制过程中是完全熔融的,而且还有流动性,冷却后会粘住任何接触到的物体。

如果直接烧一撂有釉的碗,那么得到的就是一撂粘住的碗。

但是瓷胎不会粘,我们现在用的瓷器,底部都有一块无釉的部分(也许在其他位置),那就是烧窑时放在窑板上的部位。

陈文哲原来知道的几种烧法,都是为防止瓷器粘连而设计的。

一撂碗,碗口向上放入匣钵,这就是叠烧。

如何防止粘连呢?最多的是把碗内部的釉刮掉一圈,大小和底足一样,再把另一个底足无釉的碗放上去。

碗之间只是胎接触,就不会粘,这叫涩圈叠烧。

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陈文哲小时候就用过,那是一种粗白瓷大碗,内外圈底,都没有施釉,就显得特别粗糙。

此外还有在碗之间加隔离物的烧法,加一块泥片的,叫垫饼叠烧。

还有支钉叠烧、托珠叠烧、砂堆叠烧等等。

不论哪种叠烧,碗的内部,都有缺釉的部分。

所以,这些技术,终归被时代所淘汰。

之后发展的是覆烧,这是一种把碗倒扣着烧的方法,最著名的是宋代的定窑。

把碗扣在一个和碗口一样大的粘土圈上,叫支圈。

支圈上再撂一个支圈,再扣一个碗,如是反复,可以撂十几层,再装匣钵烧制。

覆烧的碗盘,只有口沿无釉,叫芒口。

芒口是一种烧造的工艺缺陷,瓷器制作烧造过程中,造成口沿无釉,露出胎骨,就被称之为芒口。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