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家, 明天也不用去书院上学,白鹤书院都是上五天放一次假。 一次放一天。 每回轮到放假的时候,江启早上就要起得晚一些,跟文生虎娃他们一道, 睡到自然醒再起来。 今天他们几个娃起来后, 正坐在院子里吃早餐, 江启突然听到隐隐约约的读书声,不太像是大人, 是小孩子的那种, 而且不止一人。 他忍不住问道:“你们听到了吗?好像有人在读书。” “嗯。”虎娃捧着碗喝稀饭, 头也不抬的点点头, 喝完一大口,才道:“是赵家那几个孩子啦,他们都在读书了。” 江启有些诧异:“几个?都在读书?” “对。”虎娃道:“就上次他们吵架,最后赵阳去私塾读书, 他娘自己出银子,另外赵家其他的孩子,每半个月赵阳他爹回来的时候,必须教家里其他孩子认字读书。” 江启:“……” 好家伙。 他还以为上次银子的事情闹翻之后,没有张家二房兜底,张春雨想送自己孩子去私塾的念头得散了呢。 没想到还是成了。 最终还搞得赵永昌放假回来必须教赵家其他的孩子读书。 问题是赵永昌现在还没考上呢,用得着这么早就开始折腾他吗? 万一到时候考试黄了怎么办? 他跟赵永昌的假期时间不一致, 平日里都是早上出门, 下午回来, 所以时隔一个月, 这才是第一次知道赵家现在的这些事。他爹娘也不会刻意在一个四岁多的小孩跟前说这些。 吃完饭, 江启看了会儿书, 家里人又去镇上卖口口香了,这已经算是江家每日的固定活计了,他们家现在生意也比较稳定,每天大概能卖出两百多文,接近三百,有时候会超出一些。还有些富户懒得排队买,会直接给他们下订单,单独买一小罐子送过去。 这个付费会高些。 算下来,每一房基本每天都能分到四十多文。 那些零头就都被老太太和老爷子收起,就当存着给孩子读书或其他公用的了,数额也很乐观。 今日老太太安排大房去卖口口香,不过临行前她看了看几个孩子,又拿了些银子出来:“今年天又冷了,你们自己看着给孩子做几身厚衣服,今天都去镇上也行,或者你们自己看着办。” 有了口口香这小生意之后,家里没人会注意到今天谁偷懒了,谁干的活多活少之类的。 大家关心的只有一个,就是今天赚了多少银子,晚上自己能分多少? 每天就有进账,比码头干苦力都赚,心里天天美滋滋,乐呵呵。 几个儿媳妇看了看,张韵秋道:“我今天跟去给小六买两身吧。” 以前的衣服江启有,今年已经在翻出来穿了,但张韵秋觉得质量一般,都是以前在家穿的,已经旧了,而且他个头在长,衣服稍稍也变小了点。 在白鹤书院读书,不说比着人家穿,但也稍好点才行。 二房没有跟着去,直接把银子递过去,让大嫂和张韵秋帮忙买一下就行了,她就不用过去了。 这一个月经常跑镇上,以前赶集的兴奋感也都不剩啥了,就待家里也不错。 几个小孩也差不多,都自己玩,没吵着也想跟过去。 到了中午那会儿,张韵秋和吴氏他们就都回来了,给他们带了糖葫芦和蜜饯,布匹这些也都买回来了,这年头村里都是买布回来自己做,成衣价格贵。 至于什么时候能做好就不知道了,江启也不急,他现在的衣服还能穿。 一天假期之后,第三天早上,江启又坐上牛车,去书院读书了。 还别说,他爹和二伯的手艺还挺巧,新做出开的带盖不怕淋雨的牛车,看着和镇上的那些马车没太大区别。 到了书院,江启就听方量他们说起了山长找了陈韦平他们的事,等中午去吃饭的时候,江启看到陈韦平依旧在为难吴庸,只不过身边那群跟班的没敢再跟着一起戏弄吴庸了。 但即使是这样,陈韦平一个人也足够折腾人的了。 几天下来,吴庸越来越沉默了。 江启也不知如何是好。 …… 这天中午,江启低头专心吃着饭,一边感叹着真相,一边突然感觉有点奇怪,耳边小队伍里聊天的声音怎么好像停了,直到他听到方量有些磕巴的嗓音:“陈……陈韦平。” 江启一抬头,就看到陈韦平在他对面坐下。 而吴庸站在陈韦平身后担忧的看着自己。 目光对视上,江启知道对方就是来找自己的,他舀了一勺子饭吃下,问道:“什么事?” 陈韦平嗤笑一声,“还真是讨厌啊。” 江启:“?” 难道是他跟山长告状的事情被知道了? 陈韦平眼神一直放在江启的脸上,似笑非笑道:“这人……是你的室友吧?” 江启点头:“有什么问题吗?” 陈韦平一只腿翘起,姿势惬意,但表情却很是危险:“我听说,放假那天有人看到你去了山长那边?” 江启淡定道:“我去山长的那里的次数多了去了。” 其实倒也没有太多,只不过他对去那边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不会觉得对方是山长,就高不可攀之类的。 陈韦平没信:“你去了之后,当天我们这些人就被叫到了那边被批评教育……” 江启点头:“那是好事。”既然麻烦要来了,那他也绝对不能让陈韦平好过。 被他的话给一噎,陈韦平险些忘了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沉默了一小会儿,他重新找回思路:“很好。” “我这人,平时最是讨厌的就是你这种有事就告状,完了还不肯承认的。” 他的继母就总是如此,拐着弯的在他父亲面前给他上眼药,偏在外人面前,还装的一副好继母的样子。 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