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爹妈都姓秦,家离楚沁家不算远,在村支书家边上,天晴时走小路两三分钟便能到达。
其实整个高树村都不算大,满打满算也就四百多人。听说从前人更少,这还是有过两回逃荒定居后才形成的四百人规模村。
“秦婶儿,在家吗?”楚婶儿喊。
“在!”只见门里走出来个妇女,穿着靛蓝色的衣服,头发已经稀疏苍白了,但是梳得规规整整,一瞧便是相当讲究的人。
她叫秦华,见两人来赶紧打开低矮的围栏门:“呦,你们娘俩咋来了?我家最近养只狗,这狗老是往外跑,就在这里安个门隔起来。”
楚沁眼睛猛地一亮!
养狗?
楚婶儿顺势进门,到屋里后收起伞:“哪儿抱来的啊,咱们村倒是少有养狗。”
“嗐!仁心她爹在乡里给我抱来的,说是帮河头养蚕老张治腿,治完瞧见那人家里有一窝狗,整整六只养不起呢,就抱了只回来。”
“养蚕老张?”楚婶儿想了想,“好像是,他家确实有两只狗,那两只狗都凶得很嘞,你家这个养一两年也就能看家护院了。”
秦华叹气:“不抱回来过两月那狗也是被吃的命,现在哪有那么多粮食养六只狗。”
楚沁听着心痒痒。
她想养,自己虽然也没什么粮食,但她独居啊,养只狗利大于弊。即能看家护院,又能上山帮她找猎物,完全一举两得。
她也会养,上辈子不是没有养过狗,甚至还帮住在基地里有钱人家的孩子训过两个月的狗。
于是她想想问了:“秦奶奶,那户人家的狗还能抱养吗?”
楚婶儿惊奇,转头看她:“难不成你还想养狗啊,你自个儿都难养了还养狗?”
这狗想养大,可不是一点两点的粮食就能养大的。
楚沁诚实地点点头。
秦华不禁笑出声:“能抱,老张还想人来抱呢,他是个爱狗的,可就是再爱也养不了这么多只狗。那些小的狗,不是溺死,就是养大些吃了。”
楚沁欣喜道:“那我找个时间去问问,抱养只回来。”
秦华沉吟片刻,道:“过几日雨停了我家那口子要去给他换药,要不就让你秦爷给你选只好的带回来。”
楚沁欣然接受。
楚婶儿有些时候确实是很有分寸感的人,既然楚沁决定了,她便不多说什么。
等她们话说完,想起正事,问道:“婶子你家里还有没剩瓦片呢,沁她屋顶漏水,这天气也不好去静水庄买。”
“呦!瓦片啊,我家还剩些。”秦华看向楚沁,“你这会儿要用就先拿去用些吧,赶紧补了漏水的地方要紧。”
说完带着她们去后院,后院墙角底下放着一摞摞的瓦片,保存得还不错,几乎只有最上面一层有缺角。
“要几块?”她问。
楚沁忙说:“得60吧。”
楚婶儿:“这些差不多,够用了。”
“行,等会儿让你叔给你搬回去,你个小姑娘这种天气不好搬。你叔这会儿正在隔壁村支书那里打牌呢,我吃完饭那会儿见到了他。”
楚婶儿不禁撇撇嘴,跟秦华嘀咕:“哪有这种人,他恨不得死在牌桌上……”
秦华戳她:“小辈在呢。”
楚沁倒是不觉得尴尬,从口袋掏出钱:“谢谢秦奶奶,钱给你。”
秦华收了,道:“我让你叔来。”
楚沁摆摆手,蹲下把瓦片一抱:“不用麻烦我叔了,我自己行,秦奶奶你借个大竹筐给我就成,我忘带了。”
秦华惊讶:“你真行?”
“我真行!”
她确实行,竹筐按上背带,直接背起三十片的瓦片,只需要背两趟就能背回家。
楚婶儿都奇得纳闷了:“你现在力气怎么这么大?”
楚沁只笑笑,没说话。
两趟下来累出薄汗,又马不停蹄把漏水的地方修好。修完还得洗澡,总之一直忙到下午就没停过!
村支书得到消息,来到她家。
楚沁是孤女,还独居,村支书从秦华那里得知她家漏水后可不得跑一趟。
没跑不晓得,来了后才发现楚沁这姑娘竟然还挺有韧劲的,自己一个人也能把家中里里外外收拾成这样。
“屋顶不会漏了吧?”他抬头看,问楚沁,“还漏得说,瓦片有,赊着也没事。”
“应该是不会漏了,我刚刚检查了一遍。”楚沁也不敢说太死。
村支书见她这里没事就放心,临走前嘱咐道:“可能还会下几天的雨,你多注意注意房子后的后山。”
楚沁点点头。
可村支书出门时,瞥见院子沿着大门围了一层石头,问:“你这是想围个围墙?”
“对。这些是我前几天在附近捡的石头,还有从山里找的。”楚沁说。
其实她背包中还有好多,都够把围墙围一米多高了,因为怕引人注意压根不敢搬出来。
村支书沉思,说道:“你自己住还真得修个墙,就是这石头很难办。”
修墙肯定是防不了人的,修成两米,有心人想进去也能爬进去。
修墙是为了防山上野物,这冬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