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到的资金仅为预期金额的 1/5,项目全被搁置,村子仿若陷入泥沼,没了生气。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盯上了城里的绿丰科技。初次踏入他们气派写字楼,我这身沾满泥点、破旧的行头显得格格不入,好在负责对接的李经理态度和蔼,耐心听完我介绍村子情况,还收下资料,让我黯淡的眼神里重燃希望之火。
没几天,得知李经理要来村里考察,消息瞬间“点燃”全村。大伙齐心协力,村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农田里秧苗规整得像列兵,民宿布置得充满农家风情,就盼着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考察当日,我全程陪同,手心都紧张得冒汗。临近晌午,李经理拉着我,目光满是期许,开口说道:“陈宇啊,当下农业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同行间的厮杀无所不用其极。多数乡村合作项目,要么是企业单纯投钱、村民埋头苦干,权责不清,最后草草收场;要么是搞些千篇一律的采摘、民宿,毫无新意,游客来一次就不想再来。”
“但咱们这次合作,模式全然不同,处处透着创新。”李经理微微提高音量,语气满是兴奋,“先说技术引入,不是简单卖设备给村子,绿丰先无偿提供一套最新型智能灌溉兼土壤监测系统,还专门派技术研发团队驻村三个月。这期间可不只是安装调试,他们要和村民‘绑’在一起,依据村里不同地块的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现场改良设备参数,量身定制智能化种植方案,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效能。”
“农产品销售环节更是大胆创新。摒弃传统收购模式,采用‘期货式合作’,播种前,公司依据种植规划预估产量,提前支付村民 30定金,给大伙吃下‘定心丸’;收获时,若市场行情波动,价格只高不低,按最高价兜底收购。包装上,联合文创团队,为村里农产品打造专属‘故事包装’,把村子传承的农耕文化、农事民俗印在包装上,消费者买的不只是农产品,更是文化情怀。”
“至于农旅板块,线上打造全国首个乡村‘慢生活元宇宙’体验空间,利用 vr、ar 技术,让游客在家就能沉浸式感受村里四季风光、农事乐趣,提前种草;线下推出‘一日农夫+民宿盲盒’特色项目,游客随机入住不同主题民宿,解锁专属农事任务,完成可兑换农产品大礼包。民宿由村民出房、绿丰出设计和运营团队,收益按比例分成,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
“有这样新颖又扎实的合作模式打底,第一年,粮食因精准种植技术增产 35,果蔬凭独特包装、优质品质,采摘区能吸引周边城市超五千人次游客,民宿入住率超 70。往后随着模式持续发力、品牌口碑远扬,不出三到五年,村子将成为全国农旅融合创新典范,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倍,销售额年均增长 50,村民人均收入翻两三番,彻底在市场竞争中弯道超车!”
在听到李经理描绘的美好合作前景和创新合作模式后,我虽然满心激动,但也深知任何创新都伴随着风险和挑战。
就拿技术引入环节来说,这种量身定制的智能灌溉和种植方案听起来非常诱人。然而,新技术的应用意味着村民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复杂的操作流程。三个月的技术团队驻村时间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村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能否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些新技术是个问题。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比如设备参数设置错误,不仅可能影响农作物产量,甚至可能损坏设备,而这些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都不低。
在农产品销售的“期货式合作”方面,提前支付定金对于村民来说确实是一颗“定心丸”,但对于公司而言却存在一定风险。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公司可能面临定金损失。而且,这种模式对市场预估的要求很高,市场行情复杂多变,若预估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过大,无论是产量过剩还是不足,都会对双方利益产生影响。此外,打造“故事包装”需要投入大量的文创设计成本,如果市场对这种文化情怀营销不买账,这些投入就可能打水漂。
农旅板块的创新同样充满挑战。线上的“慢生活元宇宙”体验空间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而且更新维护成本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内容、优化体验,很容易让游客失去兴趣。线下的“一日农夫 + 民宿盲盒”项目,虽然充满创意,但对运营管理能力要求极高。不同主题民宿的设计和维护需要持续投入,而且要确保每个民宿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对人员培训和管理是个巨大考验。随机入住和农事任务的设置也可能因为游客的个体差异导致满意度参差不齐,一旦出现负面评价,对刚刚起步的品牌形象打击会很大。
我深知这些风险如同暗礁,单靠村民现有的能力,维持这般新颖复杂的模式,实在是力有不逮。想到这些,我皱着眉头,诚恳地看向李经理:“李经理,我实话实说,这模式太新、太好,可光靠村民,真怕难以为继。咱村是真想抓住这次机遇,能不能请公司多给些帮扶?比如技术维护上,定期派专员回访,远程指导设备操作、故障排除;销售环节,安排专业市场分析师给村民培训,帮忙分析行情、调整种植计划;农旅运营,派遣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