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奏的御史,不过是都察院底层,但是能到朱祁钰桌前,那陈镒必然是看过。
稍微想想,就能知道,陈镒是故意还是不小心的。
朱祁钰叹了口气,光是手上的这些,还不够。
“兴安,去把陈循、王直和于谦给朕喊过来。”
站在朱祁钰身后的兴安躬身应道:“是,陛下。”
随后便走出书房,让人去请诸位尚书了。
至于圣人要做什么,那也不是兴安可以多问的,不过想想也知道,估计也就山东那些事了。
皇帝处理的政事,除了京畿地区,其他地方,距离越远越滞后。
所以在偏远地区就需要当地官员随机应变。
可是,现在的官员,很多已经养成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习惯。
远远没有朱元璋时的那种进取的态度。
山东离京城并不是很远,可是就这样的山东,已经如此糜烂,更何况更南方的地区。
没多久,于谦等人就来到了王府。
除了节假日,圣人不会没事找他们,一旦找了,那就是大事。
拜见行礼之后,朱祁钰还给三人赐了座。
然后就直接开口问陈循,道:“京城新税执行如何?”
“回陛下,民间反应热烈,更有农户,主动为官吏带路丈量土地,些许顽抗宵小,由刑部审查其是否涉及侵占与强买强卖土地,如今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陈循起身,开口便将最近的情况一一说了出来。
“那些空出的土地,由户部管理,低价租给城中需要的新农户,田契一应入档,一式三份,户部一份,皇宫一份,另一份在农户手中,为期三十年。”
新税可不只是税收,里面夹带着朱祁钰的一些私货。
向朝廷租地,和跟地主租地相比,朱祁钰还许诺农户,会给予适当的补贴。
这补贴主要是用于开荒,还有就是若是农户要卖粮,朝廷可以回收,这是托底。
至于价格方面,托底的价格当然不会很高。
但由于朱祁钰在京城的声望极高,比起卖给粮商,农户听说朝廷会出钱回收,那心里就更有底了。
等陈循说完之后,朱祁钰看向王直,问道:“京官纳税可有异议?”
闻言,陈循落座,王直起身,道:“回陛下,有,但不大,之前发放实俸,其实官员俸禄都涨了,如今收税,对京官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之事。”
银币可比折钞和香料来得实在,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若是反对,那么至尊的意志也不会改变,反而会引来强力执行,到时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而且,百姓的反应,官员可比皇帝还要清楚。
京城的农户都知道新税是仁政,而抗议新税,那么就是和黎民百姓作对,目前并没有京官想要当出头鸟。
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粮价的平稳,拿到的银币,相比折钞,能买到更多的粮食,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很简单。
“好。”
朱祁钰轻道了一声,扬起嘴角笑道:“朕觉得,光京城太小了,欲将山东纳入新税试点,诸卿觉得如何?”
这话让在场三人的脑袋上似乎亮起了警灯。
山东是什么地方?
科举重省!
大明科举采取的是分卷方式,主要就是为了平衡南北考生差异。
由明仁宗倡议,明宣宗正式实施的南、北分卷制度,分南、北、中三区。
其中,山东就属于北卷。
因为南方文风昌盛,朱元璋曾经钦点了六十一个进士及第,而且还都是北方人。
这便是南北榜案。
在此之后,山东便重新站稳了脚跟。
正统十三年春闱,北榜计六十八人,山东便占二十一人。
当然,这是从科举的方面上看,但是若是从税收上面看,这也预示着,山东有着一大片被优待的文人,而且还是从朱元璋时期发展至今的。
科举重省,自然也是免税优待重省,更何况山东还是至圣先师之地。
“陛下,不若等夏税之后,再看情况而定。”
王直没有坐下,立刻就劝道。
“为何?”
朱祁钰笑着反问道。
“陛下,山东学子诸多,若是轻易推行,恐将激起民愤,到时候便生乱事。”
王直躬身拜道:“请陛下三思。”
“王卿所言极是,但是,朕给了他们优待,而他们是怎么待朕的?”
朱祁钰起身,绕过桌子,来到王直的面前。
这举动,直接把王直吓得额头冒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圣人的皇威越来越重了。
“先是之前勾结海外倭寇,如今王卿你看看,这是山东传来的消息。”
顺手拿来东厂的奏报,递到王直面前,朱祁钰的语气并没有很生气的样子。
而王直翻看了一眼,只觉得头晕目眩。
堂堂孔家,竟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而且山东官商勾结竟然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也难怪圣人要逼迫山东。
“于卿、陈卿,你们也看看,这可是至圣先师之地,圣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