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恭也觉得偷吃贡品这事做得不地道,从腰间拔出一把枪低声下气对李胜信道:“六师兄,我这有一把拨轮六连发,别看枪筒短,射程可不短,准头也不错,这可是咱青山鹰城兵工厂新产品,送给你玩玩。”
李胜信接过枪,把玩了一下,看了一下李胜恭腰间道:“你怎么还留着一把?”
李胜恭只好恋恋不舍的把另一把枪也奉上,嘟囔道:“这可是没量产的新品,绝密啊,你可别拿到你辽阳兵工厂去研究。”
李胜信把两把枪丢给自己侍卫道:“小气!咱们兄弟是一家,兵工厂也是一家,分什么你我?走走,大师兄大人大量,不会计较你偷吃了他的西瓜的。”
何宗彦看得暗自摇头。
他见过李胜恭几次,印象中这个人不苟言笑,总是阴沉着脸,像别人借他高粱还稗子似的。哪曾想师兄弟在一起居然还有赔着小心的一面,这可真是长见识了。
想大明这个级别的官员,心里想杀了对方,表面也要一团和气,这就叫城府。开荒团这些人太年轻,城府不够啊。
沈足道乐呵呵的。
他和李易一帮兄弟都熟,当然知道这些人可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和睦。人多了互相看不上眼的也多了,有了矛盾经常是通过动手解决,
打输了的认错了事。当然近两年也有人倡议酒上决胜负,不过喝酒输了的,北都找不到还哪会认错?最终推行不开,还是拳头上定输赢更便捷。
连沈足道都觉得这规定太奇葩,拳头里面能有什么道理?可是李易总是乐呵呵的不置可否。李易自己就是靠打把大家打服做老大的,现在虽然家大业大,家暴少了,也没彻底改邪归正。大家有样学样,觉得拳头上见真章不错。
李易这个大师兄都睁一眼闭一眼,沈足道渐渐的也就见怪不怪。他现在奇怪的,只是为什么李易把李胜恭从战场上调回来。
李易在石鼓寺招待众人。
石鼓寺又名唐王殿,是大黑山海拔最高的寺庙,相传为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所修。
石鼓寺有“三奇”天下闻名。
一奇是周围到处都是不见棱角的圆石头,仿佛这山顶原本是河滩一般。
二奇是不管山外的风多大,这里总是清风习习,真是一个好居处。
三奇是这一带的山枣树成片,但树上长的刺却是顺着枝条,天下少见。
有这三奇罩着,石鼓寺香火一直不差。
石鼓寺殿北不远处就是点将台。传说是唐王当年点将,起兵开疆拓土的地方。文官也就罢了,有些雄心的武将都要到这里瞻仰一番。
辽东夏初的天气并不炎热,尤其是大黑山顶,更是和风阵阵,没有一丝夏季景象。
何宗彦站在点将台上,指着漫山遍野的红艳艳杜鹃,对站在一边的高攀龙道:“高山长,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没想到这里居然是京师早春二月的景象,杜鹃报春。”
高攀龙是找李易汇报辽东的教育工作的。
自从接了海外教育这个大活,高攀龙就忙活得脚打后脑勺。
说是海外教育,好像有些拓荒的意思,其实不然。就比如辽东,都是关内过来的百姓,很多知书达礼的人家,底蕴正经不差。
尤其是这几年向阳大院培养的无数教师奔赴辽东,简易的学堂做到了村村有,这在大明也是不可想象的。
高攀龙走遍辽东,越看越对李易心生敬服。
开荒团在自己领地推行的是十税三,当然名义叫保险金。而且是以银为主,不要粮食。普通百姓的粮食哪那么容易换成银子,可开荒团根本不对百姓说话,都是对那些大地主说话。
粮食换银子按理是有亏损的,可是开荒团还不许地主把亏损转嫁到农民头上,大地主只好咬着牙认了。
好在辽东土地肥沃,开荒团产量定额低,超
产部分这些地主也有的赚,搞好就等于是十税二或者税一。
只是近来辽东企业风风火火,生意兴隆。一个跟一个的建,还都是超级大企业。
这些企业给的工资比农民种地更划算,这些农民不断有弃耕进厂的,让地主们更不敢加重盘剥农民了。现在农民成了争相拉拢的宝贝,这可是有史以来没见过的异象。
高攀龙眼见辽东百业兴隆,百姓人人吃得饱穿得暖,真是颠覆了他的认知。
开荒团的农业税十税三在茫茫历史长河中算不上什么仁政,比如大明就是十税一,比开荒团低得多。但是大明的坏处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地方官暗中中饱私囊,结果折合下来,比开荒团就只高不低。尤其是徭役更坑人,农民需要免费出劳力,还得自己带柴米,远比抽税更可怕。
而开荒团除了十税三再无任何摊派。工程虽然多,都是出钱雇人,这就真的减轻了农民负担。
高攀龙觉得开荒团搞的类似王安石变法的一条鞭。只是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张居正变法也失败了,李易却搞成功了。
虽然说移民没根基更听话,可是中间弯弯绕这么多,无论农民还是地主都进了李易的圈套,还甘之若饴,就不能不佩服李易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