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军攻打赵国之际,魏国仗着归服秦国,也出兵与楚国争夺宋国旧地。楚国自然不肯放弃这块土地,派出兵马回击魏军。魏军敌不过楚军,便向秦国紧急求援。秦王以魏国归服了自己,便愿意替魏国出头做主,借机消耗楚国的实力。
于是,秦王暂停攻打赵国,下令发动四郡的兵马去援助魏国。
楚国得知秦国出兵,连忙派使者游说秦王,劝他不要去援助魏国。
使者到了咸阳,见到秦王说:“大王依仗兵多将广,帮助魏国去攻打楚国,臣下担心秦国将会后患无穷。大王出兵攻打楚国,使魏国得到中原肥沃土地,并且增加了齐国的力量。魏国、齐国强盛起来,恐怕对秦国并没有好处啊!”
秦王听了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撤回四郡的兵马。
赵国趁着秦军停战的间隙,在柏仁地方修筑加固城池,增强邯郸北部的防御。
秦王放过了楚国后,回头继续大举进攻赵国。
秦王派桓齮为大将,率领了二十万兵马,向邺城左右两边扩展,图谋向北越过漳水,直逼赵都邯郸。赵王也明白秦军的意图,命令扈辄率领十万兵马,紧急向南开赴前线,阻挡秦军前进。
于是,桓齮兵分两路互相配合,一支向西进攻武城,一支向东进攻平阳。扈辄兵马有十五万,两座城邑不能有闪失,只能分兵据守。秦军左冲右突,依然是个整体;赵军分兵据守,则不能兼顾两城。本来秦军兵马多而赵军兵马少,这样对峙更使赵军寡不敌众。经过秦军的轮番攻打,武城、平阳先后失陷,赵军被秦军重重包围,被斩首的有十万之众,侥幸逃脱的泅水渡到漳水北岸。扈辄骑马执戟冲杀半天,最后战死在疆场了。
桓齮拿下武城、平阳,便与邺城连成一线,秦军完全控制了漳水南岸。战胜的捷报传到咸阳,秦王精神大为振奋,立即启程前往中原,亲自犒赏秦军将士。
秦王来到邺城,赏赐表彰将领,酒肉犒劳士卒,然后与将领们商量战事。
秦王说:“如今我军与赵军隔漳水相望,只要攻破赵军的沿河防线,邯郸城便可指日而下了!”
桓齮说:“臣下以为,攻打邯郸有北上和南下两策。北上渡河攻打,赵军据守河防,又有长城可以凭借,我军不占地利。即便强渡漳水成功,也是背水而战,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便攻下邯郸,赵军也可突围向北逃窜,很难一网打尽的。”
秦王问:“那南下之策呢?”
桓齮说:“臣下的南下之策,便是出其不意从上党出兵,东进攻取宜安、赤丽,然后大军向南逼近邯郸。这样,我军南北夹击,便可以拿下邯郸了。”
秦王说:“将军有几成把握呢?”
桓齮刚打了胜仗,正当信心满满,便对秦王说:“臣下有十成把握,愿向大王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攻取邯郸,臣下无脸回来见大王!”
秦王听了非常高兴,便让桓齮又率领兵马从北边攻打赵国。
且说赵国丢了漳水南岸,正集中兵力防守漳水沿线,担心秦军渡河来攻打邯郸。谁知桓齮突然从上党出兵,秦军越过太行山,直扑赤丽、宜安而来。赵王一下子脑袋懵了,手下兵马严重不足,一时不知如何应付了。
司马尚说:“大王别急,有一人可退秦军。”
赵王问:“是谁呢?快快说来。”
司马尚说:“李牧。”
赵王听了,顿时有些泄气。李牧这个人,赵王也是知道的,但自己周围的人很少说他的好话,尤其母后私下多次咒骂李牧,听说当初李牧反对父王迎娶母后。自从赵女成为王后,李牧很少再回到邯郸,他领兵在代郡守卫边疆,人们也几乎把他给遗忘了。
司马尚见赵王无动于衷,又劝谏说:“秦国虎狼之师,南取武城、平阳,北攻赤丽、宜安,一旦形成南北夹击之势,邯郸危在旦夕矣!李牧将军镇守代郡十几年,匈奴不敢犯我边疆。他多谋善战,比之赵国诸将,可谓出类拔萃。如今邯郸形势危殆,大王可要当机立断。尽快调李牧领兵回来,只有他才能退了秦军!”
赵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从司马尚,立即派人传命李牧领兵抵御秦军。
李牧接到赵王命令,留下一万兵马守边,自己带领着四万精兵,迅速奔赴抗秦的前线。当时,桓齮兵马已经包围宜安,宜安守军正在苦苦地支撑,等待着援军来救。秦军不断发起攻城,北边城墙已打开一个缺口,眼看城邑就要被攻破了。突然杀来一彪兵马,原来是李牧的兵马到了。
于是,宜安城内守军与李牧的边兵里应外合,反将秦军包围了起来。李牧边兵以骑兵为主,他们作战非常剽悍,骑着骏马左驰右骋,上下挥动着大刀,就像切菜砍瓜一般,把秦军杀得死尸遍地。
桓齮眼见兵马损失惨重,便放弃攻打宜安,下令向南撤退,打算与攻打赤丽的秦军合为一处,然后再做下一步部署。
桓齮本来信心十足,想不到竟在宜安失利,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他费尽心思考虑对策:赵军有李牧边兵驰援,攻打赤丽也难以取胜。如果绕过赤丽南下,恐怕腹背受敌,更难以攻下柏仁城池,那里赵国早有充分准备了。大军孤军深入,粮草日益减少。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