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84章 秦国设置南阳郡
设置

第84章 秦国设置南阳郡(1 / 4)


白起攻破了郢都,楚王向东逃到了陈城,以那里为都城来保存国家。

过了不久,白起整顿兵马又要来攻打楚国。楚王得到消息非常恐惧,召来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抵抗,有的主张求和。可怎么去抵抗,怎么去求和,谁也说不出个具体办法来。

这时,黄歇出来说:“臣下以为,应该去游说秦王,让秦国改变战略,把战火引到中原去,或许可使楚国获得安宁。”

黄歇博学多闻,见多识广,是个大辩之才。楚王听了他一番言论,觉得很有道理,便派他出使秦国,以阻止秦军前来攻打。

黄歇到了咸阳,拜见秦王说:“天下各国没有比秦国和楚国更强大的了。如今,听说大王又要出兵讨伐楚国,这样无异于两只老虎相争,而最终只能让猎犬、驽马得到好处。臣下以为,大王倒不如与楚国重新和好。”

秦王说:“给寡人说来听听。”

黄歇说:“臣下听说:‘物极必反,正如冬夏相替;安极而危,好比堆叠棋子。’如今秦国已经据有天下的一半,西方和北方都到达边陲,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哪个大国有过这样大的土地。大王如能保持功业守住威严,减少进攻讨伐的心思,而培养仁义道德,使之不再有后患发生,从而三王可成为四王,五霸可成为六霸了。反之,如果大王依仗兵马强大,想用武力来征服天下各国,臣下担心秦国会后患无穷的。《诗经》说:‘凡事都有很好的开始,却很少有圆满的结局。’《易经》说:‘狐狸过河小心翼翼,还是把尾巴给弄湿了。’这都说明开始容易而最终困难的道理。”

秦王问:“凭什么断定必定如此呢?”

黄歇说:“这是有事实根据的。从前,智伯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而没料到有榆次之祸;吴王只看到攻打齐国有利可图,而没料到有干遂之败。这两个国家都曾战功赫赫,只因贪图眼前的利益,最终不免灭国亡身。如今大王念念不忘灭掉楚国,却没有注意到楚国覆灭就会增强魏国的实力。臣下为大王而深感忧虑,认为这样实不可取。”

秦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黄歇说:“《诗经》说:‘即便步子再大,远方也不易跋涉。’由此看来,远方的楚国应当是盟友,而邻近的国家才是敌人。如今大王被韩国、魏国迷惑,以为他们真心对秦国亲善,其实他们都在欺骗秦国呢!近百年来,韩国、魏国的父子兄弟连续不断地死在秦人手中。国家残破,宗庙坍塌,老百姓被剖腹毁容,身首异处,暴尸荒野,惨象到处可见;而被掳掠押送的父子老弱,道路上络绎不绝。鬼神无人供奉,老百姓无法生存。许多家族流离失所,沦落为奴仆臣妾的,遍布海内各国。韩国、魏国不灭亡,就是秦国最大的忧患。如今大王又想去攻打楚国,难道不是最大的失策吗?”

秦王说:“也不能这样说吧。”

黄歇说:“大王出兵讨伐楚国,将要从何处出兵呢?大王不会是向韩国、魏国借路吧?恐怕秦国出兵之日,大王就开始担忧军队能否返回了。向两个敌国借路,无异于把大批兵马拱手资助给他们了。如果大王不向他们借路,那只能攻打楚国的随阳、右壤。而随阳、右壤都是高山大河、森林溪谷,人烟稀少,大王即使占有了这些地方,又有什么用处呢?徒有毁灭楚国的坏名声,而没有得到土地的实惠。”

秦王默默地听着,似乎有些听了进去。

黄歇继续说:“臣下诚心为大王考虑,最好同楚国重归于好。秦、楚两国联合起来,兵临韩国边境,韩国必定俯首称臣。大王再以十万大军进逼郑地,魏国必然震恐,许邑和鄢陵马上会闭城自守,上蔡、召陵都不敢与大梁往来了。大王一旦与楚国和好,韩国、魏国自会戮力攻打齐国,齐国西部的土地,大王就可以垂手而得了。这时,秦国的土地自西海直达东海,中间横断天下。这样,燕国、赵国与齐国、楚国相互隔绝了,然后胁迫燕国、赵国,挟持齐国、楚国,这四国不等到出兵攻打,便会乖乖地臣服秦国了。”

秦王说:“寡人领教了!”

听了黄歇一番议论,秦王的确心有所动心。

秦王召来魏冉商量,魏冉也说:“继续向楚国用兵,从北边出兵需要向韩国借路,从西边出兵蜀郡的兵马不足;再加上楚地民众的反抗,楚军也开始反攻了。倒不如与楚国和好,先稳住南方的形势,腾出手来开拓中原土地。”

秦王便同意与楚国和解,只是要求楚国派太子来咸阳做人质,以显示楚国想和解的诚意。黄歇自然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秦国又改变战略,决定再向中原用兵。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魏王遬死了。

魏遬在位十九年,从继位那年开始,秦国便不断地攻打魏国。魏国在战争中损兵折将,战败后割让土地,国家实力逐渐地衰弱了。后来,有孟尝君做相国,联合赵国前来援助,总算保住了大梁的安全。可是,当赵国受到秦国侵扰时,赵国请求魏国援助,魏国却不肯出兵,这又把赵国给得罪了。

就在魏国孤立无助之际,魏王遬得病死了,他死后谥号为“昭”,后世称他魏昭王。魏昭王有两个儿子,太子圉喜好读史,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