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姜维神色庄重,目光坚定地望着高高在上的刘禅,拱手说道:“陛下,如今局势虽暂得安宁,但曹魏依旧虎视眈眈。臣以为,当下正是再谋北伐之良机,以图恢复汉室江山,重振我大蜀雄风。”
刘禅坐在龙椅上,面露犹豫之色,尚未回应。
一旁的蒋琬缓缓走出,拱手道:“陛下,姜维将军所言不无道理。然北伐之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如今国内民生初定,国力尚需恢复,若仓促出兵,恐劳民伤财,于国不利。”
姜维急切地说道:“蒋大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曹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如今正是其政权交替之际,人心浮动。若此时不出兵,待其稳定之后,我蜀国将更难与之抗衡。”
费祎也上前说道:“姜将军,北伐之艰难,过往已有教训。且曹魏地广人多,兵强马壮,我军若轻举妄动,恐难有胜算。”
姜维慷慨激昂道:“吾等身为臣子,当为陛下分忧,为国家尽责。昔日诸葛丞相北伐之志,未竟全功。吾等岂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要谋划得当,将士用命,何愁不能破敌?”
蒋琬微微摇头,说道:“姜将军勇略过人,然战争非只凭勇力。且连年征战,百姓疲惫,军需耗费巨大,若不能速胜,恐国内生变。”
姜维反驳道:“吾等岂能因一时之困难,而放弃兴复汉室之大业?若不北伐,坐等曹魏壮大,将来必成亡国之祸。”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支持姜维北伐,有的则赞同蒋琬的谨慎之策。
刘禅面露难色,一时难以决断。
姜维再次说道:“陛下,臣愿立下军令状,此次北伐,定当竭尽全力,不破曹魏,誓不还朝!”
蒋琬说道:“姜将军一片忠心,天地可鉴。但还望陛下三思,权衡利弊。”
费祎也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国家存亡,切不可轻率决定。”
刘禅沉默片刻,终于说道:“众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姜爱卿之忠心,朕深知。但北伐之事,确需谨慎。”
姜维心急如焚,说道:“陛下,若再犹豫,时机将逝。臣已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只要陛下应允,臣有信心取胜。”
蒋琬说道:“姜将军,作战计划虽好,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可预料之事众多。”
姜维说道:“蒋大人,吾等岂能因惧怕困难而退缩?若不尝试,又怎知不能成功?”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之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可先小范围出兵试探,若有成效,再大举北伐。”
众人纷纷看向这位老臣,思考着他的建议。
刘禅微微点头,说道:“此议可行。姜爱卿,你看如何?”
姜维沉思片刻,说道:“既然陛下如此决定,臣愿听从。但还请陛下尽快筹备军需,调派兵马。”
刘禅说道:“此事朕自会安排。”
退朝之后,姜维回到家中,心中依旧充满忧虑。
他的副将说道:“将军,此次北伐,恐怕困难重重。”
姜维说道:“吾深知其难,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哪怕千难万险,吾也在所不惜。”
副将说道:“将军忠心,令人敬佩。只是朝中反对之声众多,恐怕会对北伐之事诸多掣肘。”
姜维说道:“吾会尽力说服众人,只要陛下支持,吾相信一定能成功。”
与此同时,蒋琬和费祎在书房中也在讨论着北伐之事。
蒋琬说道:“姜维一心北伐,但其想法过于激进,恐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费祎说道:“是啊,可他也是一片忠心,只是过于急切了。”
蒋琬说道:“吾等当以国家为重,尽量劝诫姜维,让他谨慎行事。”
费祎点头道:“但愿此次小范围出兵,能有所收获,也能让姜维冷静一些。”
而在皇宫中,刘禅也在思考着北伐之事。他深知姜维的忠心,但也担心北伐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
数日后,姜维开始筹备小范围出兵之事。他精心挑选将士,准备军需,日夜操劳。
然而,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军需调配不足,将士们也有畏战情绪。
姜维亲自到兵营中,鼓舞士气:“诸位将士,吾等肩负着兴复汉室的重任。此次出兵,虽困难重重,但只要吾等齐心协力,定能取胜。”
将士们在姜维的激励下,士气逐渐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