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维斯领兵进驻漳州后第三日起,兵士轮批放假。逛逛街市、看看热闹,帮市井百姓做些活计、与文人墨客说些风雅。遇见打探台湾府如何的,只管告诉人家:荒地多了去了,独缺人口。若有百姓说自己不会种地的,兵士便告诉人家,还有许多作坊缺人干活。再说,不会种地可以学,有人教的。谭默虽知道他们是诚心想诱自己治下人口渡海,一则拿他们没法子,二则也有心奉承,便没管。
这天晚上,谭默同几个幕僚清客一道吃酒,兴头上来,对着满天星斗还唱了首小曲儿,众人齐声喝彩。过一时他内急,喊了个歌姬扶着他去如厕。屋中有人听见歌姬喊叫、又听见扑通一声便没别的响动了,还以为她惹了谭默不痛快、让主子踢了。谭默踢打歌姬舞女寻常事,踢晕打死亦不奇怪,遂没人在意。
过了许久,厨房添下酒菜的提着食盒子送过来,看见地上有条人影便道:“可是哪位先生吃醉了酒?”乃提了灯笼一照,吓得魂儿都飞了,大喊,“来人啦——老爷遇刺啦——”惊得屋里人全都涌了出来。
最先跑过来的便是李先生,夺过灯笼瞧了瞧,道:“老爷已归西了。”一众歌姬清客立时嚎啕大哭,真假不知。李先生乃干脆将灯笼里头的蜡烛取出来细照了会子,道,“一招封喉,极利落,是个练家子。”又问方才那个歌姬呢。
众人这才想起她来,四面一寻便寻见了。几个人上前七手八脚抬歌姬进屋子摇醒,她老半日才回过神来。又问她话。原来她扶着谭默出屋子才绕个弯儿,忽见树上仿佛有个黑影,便抬头瞧了一瞧。那黑影猛然跃下,一脚将她踢飞。她只喊了一声便晕过去了,后头如何全然不知。
有个清客喊道:“快些阖府搜查!”
李先生摆手道:“这么久的功夫,那刺客必早走了。”乃命快去请刑房老吏董明来。
一时董明请到,秉烛夜查。旋即在谭默衣袖下头寻到一个纸片子,上头画了个古怪的图形。他没瞧出那什么,便袖了起来。又四周寻看,乃道:“刺客使的是剑,且剑极锋,必然是宝剑。树杈上勾了一缕黑丝,大约穿的是夜行衣。那丝乃是蚕丝,足见刺客富裕。”又四处走了一遭,指隔了三四株的树下头一个脚印子道,“刺客身高少说八尺。”再命人取梯子来,他要上屋顶瞧瞧。
屋顶上足印子有好几串,乃是同一双鞋留下的。董明下了屋顶向众人道:“刺客少说来踩过三回点了。”又命牵他的狗来。那狗沿着树下的足印一路汪汪的跑,直跑到谭府西墙根下头。董明道:“刺客走的是最快的路,不曾绕半点圈子。可知他知道今日老爷在何处设了酒宴。”
又引着狗出墙再找。不多时狗便寻着了味道,撒腿跑开了。跑了半日,终对着一户院子狂吠。跟着来的几个谭家的下人便变了脸,有两个“扑通”跌坐在地上,喃喃道:“莫非是鬼?”
这户人家已没有人了。他们家老太婆裁缝手艺好,旧年给谭默的一个姨娘做衣裳。因老头儿生了病,便让闺女来谭府送货,可巧撞上谭默。那女孩儿不过十四岁,生的也算不上好,不知怎的让谭默瞧上了,便留下了人家闺女不给走。小户人家的女孩儿娇生惯养,哪里禁得住谭默那虎狼一般的人?不过半个来月便病了。老两口听说女儿让他扣下、硬逼着做姨娘,不肯答应,日日来府上闹。谭默不过一时新鲜罢了,哪里把那女孩儿放在眼里?偏有一回听见老两口哭的烦心,便让将那女孩儿掐死还尸体给他们。老两口安葬了闺女后双双悬梁自尽,还是街坊帮着入土的。
董明也知道这户人家,身为下官无可奈何。乃命人砸开门。那门又没锁,一推便开——众人便是一惊!屋中竟有烛光。老两口死后,街面上有人传话,说打更的半夜经过这屋子门口见过老太婆开门出来。这里遂成鬼屋,数户街坊搬家了。跟着来的便有人吓得要跑。董明是不惧鬼神的,拉着狗走在前头。却见那堂屋里头干干净净,显见是有人打扫过了。案头立着一对白蜡烛,地下的灰盆中堆了许多灰,尚是温的。董明随手取了根蜡烛,对着灰盆细查了半日,道:“有些是纸钱,有些却是丝绸的灰,都烧得极干净。寻常烧纸烧衣裳难得这么干净的。”再探鼻子吸了吸,“原来是倒了香油。”又带着狗围着院子走了半日,狗再嗅不出刺客痕迹了。
李先生遂上前问道:“董大人,可有线索?”
董明道:“刺客为一身材高大之男人,惯常飞檐走壁,善使剑,行为谨慎,做过飞贼。”
李先生问:“何以见得?”
董明道:“内行。”
李先生点点头:“只怕是这户人家的亲友,替他们报仇的。”
董明道:“若为亲必是外地亲眷,若为友则必离开漳州许久、近日才知道此事。他们家贫寒。刺客既穿得起丝绸,多半不是亲眷。”
李先生道:“既然本身就是做裁缝的,留下些贵人的衣料角子替要紧的亲戚拼件衣裳也是有的。”
董明道:“贵人的衣料角子有几家是黑的?纵拼得出件衣裳,也拼不出黑色夜行衣。”
李先生便觉有理,亲绕着屋子看了半日,道:“晚生也看不出痕迹来。明日天亮再细查查。”众人便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