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闲时节修缮及加固道路、桥梁,以兴货殖。”
巴蜀之所以闭塞,是因为刘焉父子,以及张鲁杀害汉使、隔绝道路之故。
而只要益州、凉州道路畅通,再加上丝绸之路外贸顺利,届时不仅凉州、益州可兴,就连关中也能借外贸飞速发展。
而且,这3条,无论哪1条都未触及士族底线。
第1条税率看似增加,却免除了士族所需要承担的高额丁税,也就是算赋和口赋。
总体而言,税率并未增加多少。
何况赵旻有信心借助耕牛、农具和肥料,诱使益州士族们乖乖就范。
是以,黄衡当即道:“卫将军,此约法3章,某无需与赵府君商议,某可代赵府君同意也。”
赵旻颔首。
“既如此,公度,明日卫府商议大典之事后,你便随某入宫面圣,请天子任命益州牧。届时,赵公赞可为益州别驾从事,兼领1郡之守,如何?”
黄衡捋须笑道:“可也。然则,卫将军有何良策以除东州士人?此时此地惟卫将军与某,卫将军不妨向某吐露12。”
赵旻先是摇头,旋即抚须笑道:“某非欲除东州士人,而欲解巴蜀士人之忧也。此事乃阳谋焉,便是全盘告知你又何妨?你且附耳听之!”
黄衡支愣着耳朵,凑到赵旻嘴旁。
赵旻压低声音,在黄衡耳畔说出1番话。
只见黄衡表情变得无比精彩。
赵旻讲完后,黄衡期期艾艾道:“这…这…卫将军,此事当真如此简单?”
赵旻呵呵1笑。
“公度出身于巴西望族,自无此烦恼,然则,东州士人却不得其解也。如此,可谓皆大欢喜,公度以为如何?”
黄衡捋须默然,表情有些阴晴不定。
赵旻笑着拍了拍其人肩膀。
“公度勿忧,此事由旻实施即可。约法3章之事,你我1言为定?”
黄衡咬咬牙:“1言为定!请卫将军为某主赵府君解决东州士人之忧。”
赵旻笑道:“空口无凭!”
黄衡取下自己腰间黑绶铜印,作揖道:“某愿立字为证。”
赵旻取来1摞竹纸以及笔墨、砚台,做了个“请”的手势。
黄衡仔细欣赏起那略泛黄色、坚韧厚实的竹纸。
赵旻哑然失笑:“公度若喜欢此纸,待归巴蜀时可多带些送与赵公赞。此外,旻尚有数十册竹纸经学典籍,公度亦可1并带走。”
黄衡本来心中直犯嘀咕,但看到这远比左伯纸精良的竹纸之后,心中疑虑顿时全消。
其人提起笔,毫不犹豫地将与赵旻约定的3条,“唰唰唰”写下两份,并皆以红墨盖上自己的印玺。
赵旻笑道:“公度自留1份!”
黄衡仔细打量着这毫不洇墨、书写流畅的竹纸,心中啧啧称奇。
其人此刻,对巴蜀的未来充满信心。
同1时间。
浓重的暮色之中,1支无边无沿的骑兵,正在山间匆匆赶路。
【作者题外话】:呃…云某有些失策。
因这1章需解释之事较多,所以,关于初平年间并州集团刺杀董卓之后的事儿…
咱们还是下1章再说吧。
先来看刘璋在兴平元年(西历194年)继刘焉位前后之事,以及建安5年(西历200年)赵韪作乱之事。
由于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年间的战乱与饥荒,大量3辅人与南阳人逃入益州避难,被刘焉纳入麾下。
南阳、3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刘焉)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英雄记》
在刘焉统治期间(188-194),“东州集团”充当了镇压益州豪强的工具,它与东吴的“淮泗集团”,蜀汉的“荆楚集团”,在本质上毫无差别。
(刘)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遣张鲁断北道。枉诛(益州)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威刑。--《华阳国志刘2牧志》
刘焉死后(194),原定继承人刘瑁被废。
刘璋因为“温和暗弱”而被益州大族矫命拥立,因此他在心理上更倾向于益州豪族,东州集团遂失宠。
(益)州大吏赵韪等贪(刘)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蜀书刘璋传》
刘璋继位同年(194),东州系统便发生叛乱,甘宁、沈弥、娄发等将领亡入荆州,归刘表。
(刘)焉死,子璋代为刺史。荆州别驾刘阖,(刘)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刘)璋。--《英雄记》
按陈寿《吴志》,甘宁籍贯益州巴郡;按韦曜《吴书》,甘宁本籍荆州南阳,因此可以视作东州集团的人物。
(甘)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韦曜《吴书》
建安5年(200)益州大族赵韪叛乱时,东州集团因为“畏惧被诛”才拼死力战,可见他们与刘璋之间,已经严重貌合神离。
蜀郡、广汉、犍为皆应(赵)韪。(刘)璋驰入成都城守,东州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刘)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英雄记》
在十余年后,终于酝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