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1646再造大明
  4. 第四十章 投筷从戎
设置

第四十章 投筷从戎(1 / 2)


东校场中,在部队中海宋人的带动下,上万将士齐声高唱。

他们的声音,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绝。

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无法抵挡的力量,穿透了天空,震撼了大地。

他们的声音,饱含着激情和热血,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点燃。

永胜寺中的永胜军校,因为其所处的位置,就紧挨着东校场,自然可以清晰地听到这铿锵有力的军歌声音。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听到西面传来这样的歌声,正在军校食堂吃早饭的陆官教导总队步兵科三班学员赵仲篪,大约是又一次想起来了那汉朝班定远投笔从戎的典故,

于是,他吃着吃着,便突然间站起来,举起筷子,犹豫了一下,然后又轻轻地将筷子放到碗边,才对五个同桌吃饭的伙伴道:

“就如这《从军歌》中所唱,大丈夫就应该像终军、班定远那样,在战场上为国家立下大功劳!

怎么能像现在这样,天天呆在寺庙里面吃干饭呢?”

赵仲篪的五个同桌吃饭的军校同窗,讶异地看着他的举动,颇有些莫名其妙,他们一时不知道应该对赵仲篪的这番行为如何评价。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袍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建奴不顾身!”

在场面略有些尴尬的时候,窗外洪亮的歌声还在继续在传过来。

在赵仲篪对面吃饭的李大虎,在窗外的《从军歌》完全停下来之后,才道:

“赵秀才,你先坐下,不要这么激动,大伙儿都看着你呢。”

他李大虎虽然曾经是介于识数和不识数之间的文盲,但那都是因为他出身在肇庆府的山野之地,从小家庭贫穷,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进入近卫军后,短短几个月,在海宋人上官和同僚的引导和教育下,他真不愧担得起“文盲中的高材生”这样的称赞:

他的识字速度,在全团全营的文盲中,可是一流的水平,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认识五百个常用字的小目标。

再加上他从军颇久,而且曾经在两广总督督标从军的时候,于平定靖江王叛乱的过程中,立过战功,也算早早就经历过实战。

总之,经过一系列综合考察后,他们团的的千总林鉴宽,便不顾他的年龄劣势,将其推荐到了陆官之中。

是的,这陆官中的一期学员,大部分就是来自于近卫军中上官的推荐,而这推荐权,主要就是由近卫军各团营之中的海宋人掌握的。

朱由桹定下的推荐标准,有许多,在识字、年龄、军事经验等许多方面都有所要求。

首先是识字,至少识字五百。其次是年龄,年龄二十五岁左右,虽然这左右有点大,足足有二十,也就是说,年龄限制实际上是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

之所以把推荐权给海宋人,主要还是朱由桹对他们绝对不会徇私舞弊的信任。

听到李大虎提醒的话,赵仲篪也发现四周在许多别桌吃饭的军校同窗,也都讶异地看着“鹤立鸡群”的他。

于是,赵仲篪就马上又坐了回去。

在全组六人之中,他其实是比较年轻的,今年二十岁。

而且,他也算是全组中“学历”最高的人,竟然是堂堂的秀才出身,这在整个近卫军中,其实都是非常罕见的。

去年十月下旬,正在县学中读书的他,有感于眼下正值国家危急存亡之时,于是他心情便极为忧愤,乃至无心向学。

恰逢听闻桂监国要招募良家子从军,他便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加入。

然后,因为他家境比较宽裕、从小营养足够,身体足够结实,再加上为人也坚韧能吃苦,便被当做上等兵,选入到了近卫军中。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近卫军中,他方才觉得我大明军队中可真是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绝对没有一丝贪污腐败之风。

市井中传言的明军克扣军饷、军纪败坏、杀良冒功的行为,全都是污蔑,估计全部都是建奴派来的间谍去造谣污蔑大明军队的!

再加上他凭借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上官的重视,本来他正期待要在军中大施拳脚,为国效力……

却不曾想,从了几个月的军,只是去广州附近剿了一些山野土寇,他便又被送回到了学校之中。

虽然这学校是所谓的军官学校,不同于县学,但他心中还是有些迷茫。

正巧这时听到这嘹亮的《从军歌》,结合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哪怕已经听过唱过这歌许多遍,他的内心,却依然还是对此歌深受触动。

于是,情不自禁之下,他便搞出来这样一出“投筷从戎”的戏码。

“赵兄,你也是堂堂秀才,莫要如此着急,我听闻,有传言说,我们这教导总队,也是要随皇帅北伐的。

只不过不是在第二批,而是在第三批,是要和龙武卫与豹韬卫一块的。

若是这传言为真,那教官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