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成农家老太后
  4. 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设置

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1 / 3)


陈凤琪是真心不介意这些人的评价,她希望自己不要在这个历史中留名,莫名来到这个世界后,悄无声息的离开,一生默默无名,不会在史上留名,也就不用让后世人钻研与议论她的一生。

只是陈凤琪虽是这么想,事实却不会如她所愿,在外游历不到三年,随着张欣悦和李常欣相继怀孕生子,三天两头的来信劝说,眼年燕娘率先败在他们的各种痴缠之下,实在挂念孙辈,陈凤琪只得带着他们回京,过上教养曾孙曾孙女的生活。

虽然随着朝廷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不吝投入,在各级府县乃至村镇中设置官方医署,百姓们的平均寿元已得到大幅提升。

陈凤琪身为老太尊,更是享有最顶尖医疗资源,但她在这一世也只是活到六十九岁,便无疾而终。

临去之前,陈凤琪自己心有预感,特意派人叫人来在京的所有后人,与他们分别嘱咐一番后,去得了无遗憾。

早在李常欣怀婚后不久,她与王修业夫妻就被调回京城,王修业接管兵部,李常欣则负责在其丈夫的辅助下筹建国防军校。

等到外出游历的陈凤琪一行返京后,李常欣夫妻与安常煦夫妻一样,都是自己一心忙着干事业,将孩子扔给陈凤琪与江燕娘夫妻负责教养,时常回太尊府住宿,怕陈凤琪再次扔下他们外出的心思毫不掩饰。

可是任他们再怎么希望陈凤琪能长命百岁,可是生死由命,这次是谁也无法挽留陈凤琪的彻底离开。

因她一直强调自己去后,务必要施行火葬,将骨灰洒入山河湖海,不立墓不设碑,安常煦虽然不舍,也只能按照她早就当众表过态,生前更是再三嘱咐的要求,将她的遗体火化。

只是对于洒骨灰这条遗嘱,不管是安常煦,还是其他人,都实在不忍心,也不愿接受她去后连骨灰都不给他们这些后辈留做恋想的决定,经反复商议过后,最终决定在京郊城外修建一座祠堂供奉。

安常煦能够十年如一日,不改初心的按照他与祖母在其登基之初的谈话中,为这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而又稳健的前行。

张欣悦也能在母仪天下之后,坚持自己的理想,以皇后的身份大力发展国家的教育、医疗以及慈善事业。

李常欣与王修业二人则是夫妻同心,将自己的毕生心力,都放在国防大计上,不断改善军中各种规则与制度,提升与优化军中环境待遇的同时,大力推行全民兵役制,不论男女,只要年满十五周岁,非特殊情况,都需参加征兵训练与先拨。

而朝廷在出台各种鼓励分家的优惠措施后,又全面推行一夫一妻、优生优育的计划,不鼓励多生,肩负养老义务的儿女共享继承权,负责养老的子女享有更多继承权。

所有无儿无女,年老体衰之后,若无愿意达成赡养协议的亲属愿意承担赡养责任,可由官方机构负责养老安葬,一应财产充公,其所有亲属都无权继承。

对于那些养生育子女众多的贫困人家,朝廷不仅不会帮扶,出现年老之后却无子女愿意奉养的状况,朝廷也不会怜悯这种人,只会在其主动告到官府以后,才按国律强制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随着这种种惠民政策与限制条例的出台与实施,许多传统思想逐步被取代,不是只有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善于权衡利弊,普通老百姓也本能的知道该如何趋利避害。

当传统的宗族制度逐渐变得鸡肋,不仅发挥不出原本的优势作用,还变成让他们享受不到一些优惠政策的阻碍,让他们承担更多税负时,迅速被人主动抛抛弃。

取而代之的是子女成亲后,就会被迅速分出去,在这个拐/卖人口,虐待、家暴等伤害其他任何人的行为,都属重罪,举报者相关罪行者,能有机会获得奖赏的大环境中,曾经被视为常态的一些社会现象,迅速得到控制。

不管是没有子女,哪怕因意外而失去子女的人家,都会由官方专门设置的机构负责为其养老送终,逢年过节侍奉香火,逐步取代养儿为防老、传承香火的传统思想。

优生优育,生了就必须要负责,要精心养育,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多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人渣废物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观念。

当然,这些都是陈凤琪没有看到的未来。

对于陈凤琪而言,能在生前看到自己亲自教养的几个孩子,不负她的期望,将她在有意无意间透露出的一些想法,逐步实现,没有沉溺于名利,更安享荣华富贵,做下许多利国利民之举,已经让她深感欣慰。

让陈凤琪没有想到的是,因她在朝堂在出现的时间短,而且极少出面直接干涉政务,在她生前,虽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过不小的关注,但是随着她在后来有意淡出人们的视线,并未享有什么盛名。

可是随着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举世所公认的千古一帝圣宗驾崩,伴随其一生的圣宗手札被公开,后世人才知道,原来圣宗在位近五十年所做的一切创举,都是在其登基最初那些年,就已做好规划。

而那些规划,都源于那位被供奉于太尊祠中的传奇太尊,除此之外,在圣宗亲手书写的那一册圣宗手札中,还有许多太尊日常教导圣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