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4. 第 122 章 122 新题材
设置

第 122 章 122 新题材(2 / 3)


本很烂,他都会坚持到最后一集,之前有部武侠剧的收视率比《五月初雪》还低,马鑫怀疑,他可能是官方统计的收视样本之一——在他周围,根本没有其他人看那部剧。

马鑫毫不犹豫地把他的武侠小说借给了林济,林济看小说的时候,他也趁机回顾了一遍,甚至把他曾经写过的武侠巨作借给林济看了。

欣赏完剧本的林济:“……”

面对经纪人忽闪忽闪的目光,他只能直白道:“你还是当经纪人更合适。”

马鑫的武侠更像是男频爽文,主角打遍武林无敌手,问题在于,主角行走江湖没有什么目的,全程只知道打架,马鑫给配角取名相当敷衍,第一集出来了个李牛,倒数几集这个李牛又秽土转生了,林济怀疑他早就把第一集的李牛给忘了。

武侠小说啊,配角有叫李牛的,有叫

() 王根的,他还丧心病狂到给一个配角取名叫马三金,充分证明了他已经没有什么脑汁可以绞了。

但是从剧本第一集开始,他给主角的每一个招式取名都相当炫酷,什么旋风无影手,八百八十八刀,无敌风火腿……林济粗略一扫,厚厚一沓剧本,有一小半的字数都是招数加“猿叫”,动不动就是“他猿叫一声”,然后就开始砍刀切菜。

不得不说,马鑫改行的这个决定相当正确。

林济对比了一下这个时代和上辈子的武侠小说,不得不说,这些小说的内核都很相似,有专注行侠仗义的,也有风一般自由的,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大多叫林济难以忘记。

当然,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武侠剧大多是由小说改编——编剧个人独立打造一个武侠世界实在是太难了,不管是角色还是剧情,都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塑造完成。

林济也先瞄上了已发表但未被买下IP的武侠小说。

在这方面马鑫比林济更熟悉——他这几年还一直在看武侠小说,市面上已有的武侠小说已经被他包圆了。

马鑫给林济推荐了两本书,加上林济看中的一本,一共三本,两人考虑着先买下小说版权,之后再慢慢改。

两人先联系上了出版社,临到和作者联系得差不多,快到谈价格那一步了,作者居然反悔了。

“又来?”林济皱起眉头。

马鑫点点头:“我联系过了,那边一会说要涨价,一会儿说和别的平台签了合同,乱糟糟的。”

林济和马鑫不是第一天在编剧圈子里混了,一见对面这样的态度,两人就明白,恐怕是有人从中作梗,想阻断这次合作。

武侠又不是什么热题材,怎么会突然之间好几家报价,争抢着要买下同一个版权呢?

“涨价可以,别漫天要价就行。”

钱林济是不缺的,《逃生游戏》分到手的钱他到现在都没花完,加上电影在国内外的网播平台都有上线,林济陆续还有不少收益入账,买IP自然轻轻松松。

林济自认报价不算很低,毕竟他是小编剧出身,清楚文字工作的不易。

马鑫继续替他去谈,得到的结果却和之前一样:“我听说,他们的版权被赵京的经纪公司买走了。”

“是他?”

这个名字林济挺耳熟,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对方和顾乐年是同时期红起来的编剧,之前赵京也和顾乐年一起怼过林济,只不过顾乐年亲自下场写了《代号鹰隼》,赵京却低调许多,之后就没怎么抨击林济。

“他是《剧作家》的上一届编委,现在不在编委名单里,我听说他和《剧作家》、经典大赏之间的关系都不错。”

林济低声道:“我猜就是这样。”

如果林济原创一个剧本的话,只要卫视满意,不管《剧作家》还是经典大赏那边都干涉不了,可改编剧本不一样,马鑫才刚行动,出版社那边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剧作家》那边。

版权这种东西向来是价高者得,虽然提是林济先提的,但他阻挡不了旁人先竞争到手。

“人红是非多啊。”林济感慨道,“我还是忠厚了点。”

不过买版权这事和当初秦翼拒绝合作不同,这事讲究一个你情我愿,作者不愿意卖,自己也不能强求。

林济叹了口气:“还是自己写吧。”

马鑫用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盯着他:“自己写?”

“不如考虑改编我的武侠巨作?”

林济:“……拒绝,不过我可以替你保留马三金这个名字。”

马鑫:“……这名字又不好听,留了不如不留。”

林济刚和马鑫提了武侠剧本的大概构思,赵京经纪公司买下《刀剑情》和《七杀剑》版权的消息就登上了热搜榜。

热搜里,赵京面对记者采访侃侃而谈:“面对武侠剧无人问津的情景,我个人感觉很遗憾……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编剧,我要为武侠这个题材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当时这两个剧本确实有别家公司看中,开出了比我们更高的价格,只是作者个人更信重我,相信我会把剧本改好,我们才争取到了改编的机会……我必然会竭尽全力,不辜负了作者对我的这份信赖。”

林济:“……”

呵呵,这是在发什么癫?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