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外为萧酌鸣不平。 程问玉说,我给太子做伴读,为的究竟是什么? 少年的眼神不复明亮,充满着迷茫与自嘲,他太渺小也太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派系倾轧、党同伐异,忠君爱国的好人死无全尸,争权夺势的恶人高居庙堂。而他也是恶人的一员。 顾挽星回答不了他的疑惑,仅论安全,她的处境还不如程问玉。萧家已经败落,简绍帝是靠不住的,她和母亲未来又会如何呢? 萧贵妃替她规划好了一切,她后来才明白,改名继承虞国公府是假,萧贵妃真正的目的是让她有治理临原的名分。 临走前夜,萧贵妃给她上了最后一课,她告诉尚且年少的女儿——想要在乱世活下去,聪明不够,狠心不够,谨慎不够,或许万里挑一的幸运可以,但你显然不是幸运所眷顾之人。 掌控人心,同时不要让别人掌控了你的心思。 你要牢牢记住,你所重视的也许在别人眼里不值一名,别人所希求的又偏偏是你所忽视的,你必须要看清楚,把肉骨头给狗,把鱼给猫,把炭给即将冻死的人。人各有所求,给于他们,笼络他们,利用他们。这是你唯一的生存之机。 她说,在你拥有力量之前,不要回来,即使是我死去。 一语成谶,亦或是早有先知。 萧贵妃的讣告在四个月后到达临原,一同来的还有简绍帝的旨意,要求她不必进京,在封地服丧既可。 顾挽星接了旨谢了恩,把使者礼送出境,然后埋首于控制临原的事业。后来裴悬说那时她极少休息,甚至睡眠也很少,每日有做不完的事,简直要担心殿下会不会因过度伤心而累倒。顾挽星觉得他在夸大其词,她身体很好,一日三餐按时按量,有赖于萧贵妃持之以恒的训练,她的武功可比一般军人好多了。 在剿灭黑风寨、顺利控制临原六郡后,顾挽星短暂的陷入了目标不明的情况。 临原是她的封地、依仗和底牌。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朝廷已然昏聩腐朽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她只用了些许金银,就封锁了长宁公主率军攻□□风寨大获全胜的消息,朝廷想把临原当缓冲地,几乎可以说是放弃了临原六郡。陆贵妃得了三皇子,此时朝中程李两党已是生死之斗,太子和三皇子谁上台必然导致对另一方展开大清洗,她就是想在临原维持现状,也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跟着她的人谁会止步于州县官员?功最高者,莫过于—— 从龙。 在她控制临原全境后,有一次登楼远眺,裴悬说,昔日文帝以八百人于函津起兵,终于驱逐伪朝、兴复大华。 函津,如今就坐落于临原境内。 后来卫寂入京、公主降嫁,顾挽星除了考虑不宜和朝廷撕破脸之外,也做了时刻准备好带人从夏京跑路的后手。只是自程家倒台、简绍帝死亡开始,朝廷就面临着失控的风险,她既然选择和卫寂结盟,自然没有未战先逃的道理。 回报总与风险相伴,若是她装病不入朝,固然是保持了临原的独立,但这统摄朝政的摄政长公主不也就没了吗。 故事的进程终于同步到了和卫寂结婚。 在顾挽星的视角,无论是卫寂在程问玉事件上的不说人话,还是清洗朝廷时的独断专行,事后她亦不是不能理解,其实细细论起来,也是皇室对不起人家在先。卫寂受伤后又干脆把权位交给了她,缩爪盘尾地乖乖住在府里,至少对她表现的温驯又听话。但断离蛊真相的隐患就像一只神出鬼没的刺猬,有事没事就跑出来狠狠扎她一下。 平心而论,卫寂很符合她的需求。 倒不是顾挽星有什么理想类型,她从小就被萧贵妃严格要求,遇到的异性里只有个程问玉勉强能处,至于裴悬、郑霖之流,那都到了她一心搞事业的时间,她过午人生里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想风花雪月。直到她嫁给卫寂,对卫寂的定位亦是盟友多过丈夫。 作为盟友来说,卫寂才智过人且果断决绝,心狠手辣又缜密冷静,搞完清理还安于现状,一副功成身退安静平和的样子,威胁关系的断离蛊事件他主动隐瞒,简直是最完美的盟友了。 总之,顾挽星是万万没想到,卫寂竟然......会对她生出爱慕?! 那是她刚掌权没多久,成天在宫中处理政事到很晚,可是无论多晚,卫寂总是点着灯等她。那日她难得偷了半日清闲,提前回了府,谁知正撞见一个少年对卫寂苦苦哀求。 少年是小皇帝送来的琴师,长相居然和程问玉有六七分相似,只是神态气质差得太远,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顾挽星把人送回了宫中,心里琢磨着顾昂在搞什么幺蛾子,她知道小皇帝一直很害怕卫寂,现在已经发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