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鸡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好不容易招降了一员蛮明悍将,还给宰了,往后还有谁敢投靠大清? 等见到吴三桂,尽管皇太鸡出言挽留,并开出了一系列的优厚条件,譬如吴三桂所部都可以无须与蛮明交战,也没有挽留住大清勇顺王。 通过大明太子释放父亲,与皇太鸡的出尔反尔,对比之后,吴三桂在心里认定皇太鸡靠不住,往后只能靠自己。 既然下了这个定论,那就一定要保存己部,轻易莫要与敌人接战。 这就要找个没有敌人的好地方,连皇太鸡派人找自己都困难。 去哪? 吴三桂之前可是看着地图彻夜未眠,终于想到了一个地方,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 以前赵宋的徽钦二宗便来到此地游玩,那么想必自己也能有幸前去追忆一番。 这就是前朝金国的都城上京,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便在此地开朝! 大清太祖不是说后金国号便源自金国的传承么? 这正好,自己前去开荒,也算是顺便祭祖了! 上京一带是大清国的后方的后方,正二八经的大后方! 别说明军,连清军都没几个! 这一带在废弃之后,又少有人定居,多半都是荒地,刚好利于开垦。 唯一的问题是必须在开春之前,连渡松花江与纳邻河,否则就得在松花江上游的南岸落脚。 从宁远到上京,足有一千五百里之遥,每天走三十里路,也要走近两个月方可到达。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无比艰辛的征途,可比起留在皇太鸡身边,要安全许多。 为了今后自己不再被皇太鸡坑害,吴三桂也会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 往后你随便下旨,老子远在上京,就是听封不听调,你又能奈我如何? 皇太鸡没有将百姓迁离宁远之事,吴三桂也不会率部负气出走。 到了上京,修缮或重建一座城池,还可以继续做大清国的勇顺王,一点不耽误! 明清两边接着打,吴三桂大可以坐山观虎斗! 皇太鸡赢了,吴三桂依然是大清国的勇顺王。 朱慈烺赢了,吴三桂便可直接反正,同时献上百万亩良田…… 除了位置“稍微”偏僻一些之外,这里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吴三桂当然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嘴上还是要为皇上开荒种地。 为避免今后与各旗在开荒界限上发生冲突,故而才会想要去往上京一带。 皇太鸡见留不住吴三桂,又不能将其扣押或杀掉,便只能应允放行,还很是关心地提供了大量的种子,又送了些牲畜作为耕作之用。 吴三桂没要其他贵重物品,只要了一堆铁镐、铁锹、斧子、铁钉、焦炭、帐篷、药材等,目的就是要在落脚点尽快砍树造木屋,不然百姓都得被活活冻死。 豪格怀疑吴三桂去上京是要倒斗挖龙脉…… 皇太鸡听罢觉得自己应趁春秋鼎盛,应该多生几个儿子! 倒是希福担心吴三桂或许到了上京,稍作停留便还会继续北上,率部进入大清以北的蛮明诸多藩国境内。 皇太鸡倒是觉得此言有理,可看过地图之后,又认为即便到了上京,距离蛮明藩国仍有千里之遥。 吴三桂若是不想活活拖死所携带的百姓,便不会如此疯狂,在上京安家落户,已经很是不错了。 真若是前去投靠蛮明的藩王,只怕真到了目的地,也不剩下多少兵马与百姓了。 赵宋的岳飞曾立志率部北伐,直捣上京,救出被金军安置在此地的徽钦二宗。 可只要用脑子想想,便会觉得可笑。 从两淮一路北上,纵横三千里,深入塞外作战,尤其是滴水成冰的冬天,水土不服的宋军还有多少战力可言? 金军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善于在严寒中生活与作战,宋军就值得怀疑了…… 十万宋军从两淮发兵,要保证每战必胜,且不会折损太多人马,方可实现如此目标。 除此之外,还要在冬季渡过松花江与纳邻河,再在开春之前折返。 皇太鸡认为宋军出征十万,最后能剩下一万返回就相当不错了。 若是换成稳扎稳打,一点一点向北推进,不知何年何月可以打到上京城下了! 吴三桂以为如此便可远走高飞了? 之前索伦部酋长博穆博果尔发动叛乱,大清早已派兵前去弹压。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