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我就不算了,就这样吧。” 长青有些惊讶的看了她一眼:“我以为你会算进去的,毕竟你算账都是一文钱一文钱的算的。” “我当你是夸我好了。”许杏有些无奈,“还不是因为我实在是没钱,一开始做这些东西的时候多难呢,一次才挣几文钱,算帐当然要一文钱一文钱的算了。” 说着,她开玩笑的道:“等你拿着这些分红银子去考学的时候,你就记着,你考状元的费用就是这样一文钱一文钱的赚出来的。” 长青却收敛了玩笑之色,神色郑重道:“我会记得的。” 许杏不知道他是又想到了什么,也不追问,耸耸肩膀,继续谋划起来。 俩人正说着话,就有人来敲院子门,居然是卖红薯的:“眼瞅着新红薯就要下来了,窖子里这些就都给你们送来,能值几个钱你们看着给些吧。” 许杏看她有些眼熟,只是不记得在哪见过,长青却拧了眉毛,一个笑脸都不肯给。验过红薯,没有什么发霉长毛的,上秤一称,也有一百斤,许杏痛快的掏了五十文钱出来,等人高高兴兴地走了,她就准备开工。 长青靠近她,说了一句:“那个神婆,你少同她打交道。” 许杏这才想起来,这不是那个说她有大福气的五舅奶奶嘛!她玩笑道:“托她的福,我才能留在这儿呢!” “你也信这个?”长青瞧着她问。 许杏摇头:“不知道。你不是教我‘子不语怪力乱神’吗,我自然是不信的,不过这世间也许真的有些什么神奇机缘也未可知吧。管她那么多呢,买卖就是买卖啊,她卖红薯,我收红薯,这不就得了。” “与她莫要多说话,三姑六婆,最爱窥人隐私,说长道短,多少是非都是由她们而起。”长青还想要问,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改成了一句叮嘱。 这个许杏自然明白,没什么异议。 像五舅奶奶这样的人家还真有几户,眼看就要挖新红薯了,这才把压窖子的红薯拿出来卖,但是这时候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了。许杏在收购的时候颇费了些功夫,把发霉发芽的都退回去,最后收了五百斤。 “还酿酒吗?赚得多些。”长青从镇上回来,看见许杏在切红薯,就问。 许杏摇头:“不了,先做淀粉,趁着天还热,还要多卖凉粉呢。咱们卖货给刘老板,也得让人家尽可能的多挣些,合作嘛,互惠互利。” 长青莞尔:“这样看你又不像个工匠了,倒像个商人。” 不再用渣滓酿酒了,最近又没什么酒渣,许杏就好久没去范氏家里,不过要过节了,范氏最近回来得就比较勤,对许杏还是一样的客气,甚至多了几分热情:“许杏啊,我给你做了个罩衣,你穿着干活,也省衣裳。” 许杏看了看,范氏是用她自己的旧衣裳改的,上头好几处补丁,显然那衣裳早就不能穿了。她有点不想要,金氏却发话了:“还是你大姑想着你,你也别客气,赶紧拿着吧。” “那就多谢大姑了。”许杏接过来,发现旧是旧了些,好歹还干净,心里的不舒服才轻了些,毕竟是寄人篱下,她不该有那么多讲究。 “大姑看着,你这买卖做得也像模像样的,都攒了多少钱了?怎么也不给自己添置点衣裳啥的,还穿着那两身旧衣裳啊。”范氏关心的问。 长青“哼”了一声。 这下许杏明白了,说衣服是幌子,探她的底是真的。她倒也不遮掩:“是攒了几两银子,打算中秋节后秋收完了开作坊呢,现在算着还不一定够哩,衣裳还没烂,我就穿着吧,实在匀不出钱来。” 范氏眨巴了一下眼皮,拍手道:“哎哟早前我还当咱家老太太吹牛呢,不想你是真要开作坊,那你尽管办,有事儿找大姑给你操持,准保妥妥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