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言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天上的燕子,她佝偻着腰,仔细在地上找着野菜。 婆婆丁、荠菜、蕨菜、鸭脚板、水葱。 她挖了一篮子。 她身后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童,长得粉雕玉琢,可衣服却穿的破破烂烂,脚上的鞋都破了洞,看起来好不可怜。 那男童也跟着自家阿奶挖野菜,嘴里头还念叨着早时才在学堂里学到的经书。 男童背了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舒言笑了笑。 “倒还没忘了。” 男童答:“老师说我开蒙晚,寻找子弟都已经参加童子试了,若是到了西北,说不定能考。” 舒言站起来,扭头看了一眼一脸认真的小孙子。 呵呵一笑。 “咱们玉安聪慧,到十岁,肯定能考中。” 这个时代的小孩子,却也要整日学习,七八岁的孩童都以将功名放在心中。 舒言领着陈玉安到了半山处的一个小亭子处,两人安置休息,陈玉安拿出来葫芦给自己阿奶递去。 “阿奶,您喝水。” 舒言接过水,喝了一口后,看着远处翻滚的云海。 想起前世许多事情来。 舒言上辈子是个工作狂,天天加班,然后人到中年就得癌症死了。 没有对象,没有后代。 她穿进的原身,与自己年龄相仿,不过已经是一位养尊处优的老太君了。 老太君早已完成人生大事,儿孙满堂,只是重生的朝代不太好,似乎处于两朝交接之时。 不过老太君似乎同家人子女关系不好,一直生着病。 恰好汉军打来江南,舒言的便宜夫君便领着一群儿女离开了老宅,往西北逃去,只留老太君和一个旁支子侄看守老宅。 其实说起来也算是抛弃。 老太君身子好了,便同那位旁支子弟和一位身份特殊的小孙子离开了杭城,往西北去。 可奈何那位旁支子弟刚出了城门,便被叛军一刀砍了。 连带大半身家都被人抢了去,那些叛军可怜老太君和小孙陈玉安,便饶了他们一命。 如今这两人,便是在逃难的路上,因身无分文,只得到山上挖些野菜充饥。 舒言从包裹里拿出来一个破锅,吩咐陈玉安去弄来些石块,在这亭子里架起了一团篝火。 她吩咐陈玉安烧火,自己则去附近的小溪流处洗菜。 许是老天怜惜他们孤苦可怜,便在这河边寻得了一窝鸟蛋,舒言赶忙小心放在怀中,将菜洗了,回到了那处亭子。 陈玉安已经将火烧好了。 舒言赶忙将这野菜和鸟蛋一同煮了,饭菜做好后,便同自己的小孙子分食。 两人吃的香甜,却不曾注意到远处走来一个容貌清秀的小沙弥,这小沙弥手中拿着禅杖,身后还跟着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 这女子神色茫然,脸上满是泪痕,却也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小沙弥见到亭子里的炊烟袅袅,便赶忙跑过去,想必也是饿极了。 待看到锅中已经干净的饭菜,顿时叹了一口气。 小沙弥是个脸皮厚的,便直言问道:“夫人,你可还有吃食?” 舒言摇头。 “我们也是从这野地中摘得的野菜。” 那女子哭的更狠了,小沙弥开口道:“女施主莫急,小僧再去找找。” 舒言赶忙收起自己的锅,带着自己的小孙孙离开此处。 两人走远了,陈玉安方才问道:“阿奶,为何不多休息一会儿?” 舒言道:“我怕那二人因咱们的锅起了杀心。” 陈玉安听闻此话,顿时不语。 两人走到了傍晚,总算是下了山,到了官府驿道。 驿道之上挤满了南方的难民。 此次叛军攻打南方大城十分紧凑,事先没有传出一点风声,所以许多世家大族来不及逃走,便被叛军杀了许多,如今在这难民中走的,说不清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 陈玉安紧紧抓住自家阿奶的手,他们方才走了几日,倒也不算太饿,许多从京师处逃来的难民,已然饿的不成人形,早在路边倒下被野狗分食了。 舒言捂住陈玉安的眼,不忍让这么小的孩子看到这些。 舒言柔声道:“陈玉安,等到了西北,咱们便不必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