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就这么退休将李存这个他肯定打不过的敌人交给他儿子去烦恼其实也挺好的。
换而言之,赵佶并没有复辟的心思。
因此,对于赵宋王朝的那些大臣猜疑他,赵佶感到很委屈。
——赵佶甚至觉得,他已经将祖宗的疆土丢了一半,无论如何都不能分裂剩下的这一半疆土了。
而且,赵佶也通过华州知州林篪等大量的赵宋王朝的官员全都拒不执行他的行宫圣旨,明白自从他把皇位禅让给赵桓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是赵宋王朝的最高领导人了。
加上,吴敏暗中给蔡攸写信,让蔡攸劝赵佶回京。
再加上,不久之后,赵桓将宋焕调回东京汴梁城任职。
赵佶知道,赵桓这是要对他动手了。
所以,赵佶在赐给宋焕的诰中对赵桓做出了解释:
“自御西来,重烦有司卫兵仅满三千,川陕乃我大宋保龙之地,不容有失,故留部分西兵固守陕西,以防万一。至于止粮饷,截递角,计恐资寇尔。缘此三事,奸人乘间造言,缘饰形似,遂至朝廷之疑。每见台赍名敕州县,而实及予躬,兴言及此,不觉流涕……”
赵佶希望宋焕能为他和赵桓周旋一下,使他和赵桓可以父慈子孝,不要相互怀疑,齐心协力抵御外敌入侵。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等赵桓提出让他还京,赵佶就主动下令赵宋王朝的所有皇室和宗室立即按照祖制回京居住,然后主动离开长安前往东京汴梁城。
不过——
说老实话,虽然赵佶知道自己这么做能保证赵宋王朝不被分裂,能保证赵宋王朝仅剩的有限力量不被分散,能保证赵宋王朝在面对大乾王朝的入侵时还有一战之力,可赵佶对赵桓这个他既不喜欢又不是太了解的儿子实在是没有多少信心,他不知道赵桓能不能理解他之前所做得那三件事,能不能不猜疑他这个父亲有复辟之心?
由于心里对赵桓实在是没底,赵佶这一路之上,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当过皇帝的赵佶十分清楚,有一些皇帝最是冷酷无情,他们为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什么都能做得出来,比如李世民,比如李亨。
所以,赵佶在蔡攸、童贯的保护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回京的速度很慢。
走到西京洛阳的时候,赵佶突然彻底停下不走了,然后他给赵桓写信,让赵桓派徐处仁或吴敏当中一人来西京一趟。
赵桓不知道赵佶这是要干什么?
其他大臣也都不知道赵佶要干什么?
只有梅执礼上奏:“上皇所欲二位宰相其一者,无他,欲知朝廷事尔。臣愿同一位宰相前往奉迎,如蒙道君赐对,臣具条陈自围城以来事宜,以释两宫之疑,决无他虑。”
徐处仁听言,挺身而出:“臣愿去奉迎。”
三月十七。
徐处仁和梅执礼携带着赵桓的亲笔信,以及赵桓赏赐给赵佶和行宫官属的茶、药、银合等物品,离开京师,前往洛阳迎接赵佶。
为了安抚住赵佶,将赵佶给诓骗回来,赵桓早就在耿南仲的谋划下,又将宋焕给派回到赵佶身边,并嘱咐宋焕斡旋父子俩人之间的关系。
宋焕回来了之后,见童贯还在赵佶身边,对赵佶说:“臣出京师时,闻童贯遭陛下贬于池州,今犹未行,何也?”
赵佶想为童贯这个为他争战了半生的重臣求求情,可赵佶又想到他现在自身都难保,哪里还能顾得上童贯?
再说,童贯要是争点气,他们君臣也不至于落到看赵桓君臣的脸色的地步。
所以,赵佶流着泪跟童贯谈了许久,然后让童贯自行离去。
童贯知道,他这一走,面临的可能就是死路了,他很后悔当初从太原遁走,不然他至少可以战死沙场,留下个好名声。
童贯没有再挣扎,他已经看明白了,赵宋王朝这天下,已经不再是赵佶的了,而是赵桓的了,他就算是硬赖在赵佶身边,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所以,童贯接受了赵桓对他的处罚,然后拜别了赵佶,前往池州等死。
三月十八日。
徐处仁和梅执礼来到了洛阳,见到了赵佶和郑太后。
一见面,郑太后便替赵佶向徐处仁和梅执礼询问:“陛下欲令我夫妇居于何处?”
徐处仁立即就按照他们事先跟赵桓君臣商量好的回答道:“尊之三从之义,道君仍居龙德宫。而诸位殿下居禁中,于典礼有所未安。朝廷见以撷景园为宁德宫,奉道君太上皇后。”
郑太后听言,冲赵佶微微点了下头,像是在对赵佶说:“桓儿任地安排很合理。”
赵佶之所以停留在洛阳迟迟不走,又让赵宋王朝的两位宰相之一前来接他,就是因为他怕自己步唐明皇李隆基的后尘,也就是他担心“西内之事”。
——安史之乱过后,李亨将李隆基从四川接回长安,然后李隆基以太上皇的身份入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