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质量更好的牛奶来。
国内乳业市场大多数公司采取的都是更侧重于营销的策略,这种模式很难保证对奶源的控制,所以日后三鹿、尹利、蒙牛等企业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几乎没有幸免,国产奶粉一时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还有少数公司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比如福建的长富乳业,这家企业选择了“先奶源后市场”的产业模式,投资十多亿在武夷山脉建设30多个现代化牧场,奶牛存栏数达到3万多头,并实行统一标准建设、统一科学喂养、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良种繁育的现代化管理,保证原奶品质,还先后升级了三代世界一流的奶源控制设备,全部原奶采用自动机械挤奶,确保牛奶与空气零接触,杜绝二次污染。
所以这家公司在国内乳业频频爆出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始终能够保证自己的产品不出问题,日后还研发出了全自动挤奶设备,奶牛觉得涨乳了会自己走到挤奶处去挤奶,而不是每天上午统一挤,减少了人工的同时,产量在不影响奶水质量的情况下增加了30%以上。
但是这家企业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日后这家企业的战略出现了问题,作为区域中小型企业,应该将鲜奶作为强势产品来培养;然而长富非要偏离区域市场和区域品牌,将市场重心放在常温奶上,利用常温产品向外拓展市场,这种操作必然会与常温牛奶产品巨头相遇,同时,企图走出去的想法会削弱对本地市场的控制,增加了被当地竞争者和外来竞争者挤掉的可能性。
之后长富乳业很快就遇到了银行银根紧缩、饲料提价、治超载使运费提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再加之前两年乳业扩张过度导致乳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本小力微的长富乳业很快就倒下了,最终被尹利收购。
让人无言以对的是,当初规模还很小的长富乳业经营多年都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但是他们被尹利收购之后,就连续爆出黄曲霉毒素1超标、乳液变成豆腐渣、牛奶发馊、包装上不见生产日期等负面消息,长富这块牌子也基本上砸了。
结合这两种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忽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李未坚持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首先在装垫儿台等媒体投放大量广告打响完达山的名号,他已经和谭希松商量好了,要在明年竞争装垫儿台标王。
1997年的时候,秦池酒业以3.亿元天价卫冕“标王”,但是这笔投入却没有给他们带来应有的回报,由于川酒入鲁的消息被曝光,秦池酒业造假的新闻铺天盖地传开,秦池酒的销量急剧下滑,连广告费都付不起了。
所以装垫儿台标王的热潮迅速下滑,1998年爱多以2.1亿元拿下标王,今年段永平的步步高只花了1.59亿元就拿下标王,而明年他们拿下标王的价格更低,只有1.26亿元,2001年和2002年标王成交价更为惨澹,仅有2211万元和2015万元,连秦池的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考虑到性价比的问题,李未暂时放弃了今年的竞争,打算明后年再去花了两千来万就拿下标王,让完达山连续打两年的广告,日后蒙牛拿下2004年标王可以花了3.1亿,现在只用他们八分之一多点的钱就能打两年广告,这可是太划算了,另外李未还准备赞助各种活动,学习牛根生多蹭蹭热度,比如01年国足杀进世界杯,这个机会可是要把握住,提前签下国足的牛奶赞助合同,到时候肯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除了营销之外,奶源同样重要,营销能决定完达山短期内能达到多少销量,而奶源则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出问题,这才是一家乳业公司生存的根本。
日后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只搞垮一个三鹿,而同样出了问题的尹利、蒙牛、光明等企业却没有完蛋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不责众,出问题的乳业公司实在是太多了,要是全部处理的话,国内的乳业市场就彻底完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完达山这样的顶梁柱,国家处理起来也就不用有那么多顾虑了,而且中粮和北大荒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打击竞争对手的好机会,到时候几家股东一起发力,尹利、蒙牛想轻松过关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从生产的角度来说,集中现代化养殖的好处可就太多了,一般散养的话,单头奶牛每年产奶量大约在4吨左右,而集约化现代牧场则高达9.5吨\/年,产量翻了一倍都不止,同时集约化现代牧场奶牛不仅能成倍提高产奶量,而且奶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蛋白质含量及其他营养成分大幅提高,细菌指数却数十倍下降,因为这些奶牛的饲养生长都是严格控制的,散养则不具备这个条件。
日后那些自建牧场的乳业公司在质量检查中的表现都不错,比如前面提到的长富乳业,比如完达山,再比如按照欧美标准建设牧场的飞鹤,而依靠散养户的三鹿、尹利、蒙牛等企业却频频爆出质量问题。
但是想要筹建现代化牧场可没那么容易,首先需要大量资金,牧场是重资产行业,承包草场、建设牛圈、购买设备、引进牛种、购买饲料以及兽药疫苗等开支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