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先帝伐吴那年,还给大军运过粮。 后来先帝大败,船工也没了活计,全家差点活不下去。 幸好大汉与吴国之间又有了往来,最后这才没把自己全家卖到大族的庄园里去。 再后来,吴国往大汉运粗糖,大汉往吴国运红糖毛料等物,往来越来越多,船工的日子也跟着好起来。 本来说要把船给自家儿子掌管,哪知兴汉会得知他操船技术不错后,又出了让他无法拒绝的大价钱,让他重新出来操船。 不过这一回,他操的不是自己的船,而是兴汉会的船。 而且不再是从巴东郡去荆州,而是往来于西汉水之上。 这几年来,他不但和其他人一起,探测西汉水的水道,有时还要测试新船。 听说这新船,还是丞相亲自做的,被叫作流马,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至于平日做的最多的,就是要带一些新手,教会他们如何在急流里行船。 累是累了些,但到了年尾,到手的钱粮,一年能比得过他以前六七年的总和。 最重要的是,只要他干满三年,家里就可以送一个孩子去陇右,要么去越巂,那里有学堂,让孩子识字读书。 日子有了盼头,腰就不自觉地直了,嗓门也大声起来: “这位先生,今年不比往年啊!小的在这里行船以来,就从没见过二月就有这么多船的。” “最多也就是着急往来陇上和汉中的官府中人,哪像现在?更别说路上的那些马队。” “去年这路上马队最多的时候,都比不上现在的一半……” 船工所带的徒弟里,有两个是识字的小郎君,听说还在学堂里念过书。 当时还经常问他从蜀地去荆州的大江水路,与西汉水有什么不同。 然后去年年底的时候,那两个小郎君就说自己要去巴东郡那边,跟别人学如何在大江里行船。 至于为何他们进学堂读书后,还要来学行船,船工也曾很是奇怪。 后来才知道,据说这是学堂山长的安排。 只要他们学会了在大江里行船,以后就有机会在军中当校尉。 这一点尤其让船工羡慕。 同人不同命啊! 都是行船的,自己就只能被人家吆来喝去。 别人就有机会当将军。 船工想着,若是自家的孙儿当真能入学堂,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怀着这样的心思,船工没少与那两个小郎君套近乎。 他不知道什么叫山长,但因为那两个小郎君的关系,他也知道称那些有学问的人为先生。 光是这一个称呼,他就觉得自己也沾上了学问的气息。 听到船工在絮絮叨叨地说话,马田和李明对视了一眼,两人眼中都有些担忧之色。 按理说,漕运比起陆运,不但运量大,而且损耗更是要少数倍乃至近十倍。 可是现在开始漕运的时间不但比去年提前,甚至马队数量也是暴增,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凉州的粮食问题,恐怕远不止传闻中的那么简单。 就是不知道传闻中那位敛财无双的冯鬼王,究竟有没有能力解决凉州粮食问题? 怀着这样的心思,在祁山堡下等了一天,终于过了祁山关口,来到西县。 从重重山险来到平原,视野豁然开朗。 但没有了秦岭的阻挡,二月的陇右,仍是有不少的寒意。 去年冬日里的那一场白灾,陇右虽说比不上凉州严重,但同样也受到了波及。 不过因为冯刺史这些年经营陇右的缘故,陇右底子要比凉州厚实得多。 至少就羌胡来说,他们的食物来源,已经不仅仅是草场里的牛羊。 再加上草场牲畜承载量的提升,还有养殖的规范化,青储料塔的建设。 所以在这一次寒冬里,陇右胡人的日子,比起凉州那边,不知好过多少倍。 以前冯鬼王所领的护羌校尉府就是个吞金怪兽。 平襄现在没了这个怪兽吸血,甚至还能挤出部分粮食给凉州应急。 只是不管是凉州豪族也好,平襄也罢,所能提供的粮食,终究不是无限的。 这些粮食,也就是仅能帮助凉州刺史府渡过最紧急的时候。 剩下的粮食缺口,还是得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祁山道提前一个月就繁忙起来的原因。 在西县上岸后,李明马田与冯护卫接头后,同时与都是前往凉州的其他马队汇集在一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