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寇为患,不仅仅是停留在嘴边,也是一些人确实会去做的事。
大汉三四百年,西域不是一个好地方,却是一个养寇的好地方。
在西域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敌人。
有永远也打不完的敌人。
就像是东汉之西羌,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多的羌人反叛。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西域重新回归到了大汉的脚下,纳入了骠骑的地盘,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一次的回归和之前又有什么区别,更不知道斐潜对于西域的态度究竟和之前的皇帝又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们很习惯的就按照原先的惯例在运作了。
吕布就是如此。
魏续实际上是吕布的意志的延伸。
或许在他们的心中,一个没有战争的武将,就毫无价值。实际上他们或许也明白,打太久的战争,其实并没有对于国家有什么好处,但是……只要对于他们有好处就行了。
就像是商人。
好商人不是没有,但是当环境恶劣,法规不健全的时候,那些愿意让出利润来,让大家都有好处的商人,往往最终都会被奸商所吞并,劣币驱逐良币,并非只有发生在货币上。
这一类的奸商,往往嘴里又是叫嚣着『无国界』。或者说,对于这一类的商人来说,就是喜欢打破界限,习惯试探红线。
煽动暴乱的整个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首先要有矛盾。
这一点,并不缺乏。
西海城中,或许当下什么都缺,但是不缺的就是内部矛盾。
各种各样,或是被遮蔽,或是被压制,或是被搁浅,或是被拖延,反正在吕布来了西海城之后,产生出来的各种应该解决,但是一直都没能解决的矛盾。
第二,要有挑起事情的人。
关二不算是好人,因为真正的好人往往都是为难自己,而不是为难旁人。
他是商人,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可以卖。
魏续也不可能将军资器械统统都变成钱,必须要通过这些商人。
老德来了,胖子安来了,关二也来了……
所以西海城是先有了这些商人,才有了盗卖军械,还是先有盗卖军械,才引来了这些商人?
虽然说张辽在之前清理过一遍,但是主要针对的是西海城和都护府的官吏,对于这些商人并没有动手,但是这些商人依旧心中不安,害怕骠骑大将军来的时候,就是他们的末日。所以关二等人,自然就谋划着要逃跑,先躲起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看看后续的情况再说,毕竟他们手中的钱财,都是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怎么能轻易舍弃?
第三,要有引子。
关二就将目光,盯在了西海城中残余的官吏身上。
这些官吏同样不是什么好人,更谈不上什么冤枉。如果这些官吏平日里面都是按照规矩来,西海城根本就不会有关二这种人的存在。
张辽清理了大都护府和西海城中的一部分的官吏,但是还有一些剩余了下来,并不代表说这些官吏就是清白无暇,而是张辽当时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可以替代这些人,去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也就让这些西海城基层的官吏存留了下来。
那么这些基层的官吏,会觉得是张辽仁慈,放了他们一马,所以因此就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么?
或许有。
但是绝大多数的,依旧会觉得『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也不问价……』
或是『老子怎么这么倒霉……』
在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之前,官吏的思想便是依旧是封建王朝的思维模式。
同时,对于西海城内的普通百姓,能感觉到整体局势的变化,知晓整个大局的走向么?
或许也有。
但是绝大多数的,依旧是没能形成什么完整的思维模式,更多的时候是被情绪所驱动。
西域动荡,西海即将面临危险,这些普通的百姓,他们之所以留在西海城,一方面是因为觉得西海城好歹是个城,有城墙的防御,另外一方面则是不舍得放下好不容易获得的一些资产。
包括但不限于田亩和房产……
他们舍不得,即便是知道危险,知道困难,也只能是忍耐着。
那些动不动就将世界很大想去看看放在嘴边,并且还能去变成实践的,往往都是年轻人,而中年人则是一声不吭,即便是中年人同样也清楚世界很大,但中年人也同时知道房贷很多,孩子很小。
走不了,或是不舍得走的百姓,并不代表说就没有担忧和恐惧,不会感受到痛苦,若是没有波动也就说不得像是死水一样的忍耐下去,但是关二等人的行为,却像是点燃了一些火头,让有些压抑到了极限的百姓也跟着躁动了起来。
如果说这些剩余的西海城官吏,能够有一丁点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