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那种淡淡的檀香气味,竟似只在她幻觉中闻到过一般。 ★ 林家名下的刻书坊内,竺凤清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也不敢出。 他对面,是一位正襟危坐的姑姑,已经快半个时辰了,这位姑姑的坐姿竟似没有半点改变。 竺凤清想要给对方留个好印象,所以自己也不敢丝毫乱动,半个时辰下来,委实是腰酸背痛,十分难受。 在那位姑姑身后,支着一幅纱屏,纱屏上糊着的是银红色的霞影纱,很厚,影影约约能看到屏后一位身形绰约的少女,正捧着书册,细细地阅读。 她读得极快,用“一目十行”形容毫不为过,竟不比那日茶楼上贾宝玉读莎翁戏本子时慢多少。 她一边看,似乎还在默默记忆,偶尔能听到纱屏另一侧的默默吟诵声。 竺凤清心里痒痒,很想抬起眼,通过那厚厚的霞影纱打量一番佳人的身影,奈何面前就是一位板着面孔的严厉姑姑。 刻印坊寂静无声,今日少东家在,刻印的工人们暂且都去休息了。室内就只能听见黛玉翻动书页时细微的沙沙声。 竺凤清浑身僵硬,实在是绷得受不了了,终于放松了一点儿,声音里带着歉意,对林姑姑小声叫了一声:"林姑姑……" 那位林姑姑脸色不变,眼神里却转过一丝狡黠的眼神,想必是早就看出了竺凤清是在硬撑,正默默地憋着笑。终于,她略微点了点头。 “呼——” 竺凤清活动身体,让自己松快松快,然后用感激的模样望着林姑姑,一点儿都不敢往纱屏那边看。但他却支着耳朵,倾听那边翻书的声音——能让林小姐看到一本她喜欢的书,这声音在竺凤清听来,就如天籁一般。 “竺公子,您说的这位‘莎士比阿'' ,所写的悲剧故事,果然震撼人心,极有力量。”细细的少女声音从纱屏另一面传来。 黛玉没花多少工夫,已经将竺凤清带来的书籍翻过一遍。 “只是这译本,文辞虽然通达流畅,但嫌不够文雅,不似王、汤等中华杂剧之作,写的辞藻清新,令人读来满口留香。" 但竺凤清这人一向最擅长听见夸奖:“林小姐,那您 的意思是,这些,确实是好故事,值得刻印了?" 林黛玉在纱屏另一头颔首:“确实如此。只是,我虽不才,但愿毛遂自荐,为此作润笔,阁下可能允许? 竺凤清跑来请人刻印,正是想要找个由头,与林小姐搭上关系,好让对方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也能成为“知心一个也难求”里的“知心”。此刻听见林黛玉愿为莎翁之译作润笔,哪有不答应的?忙不迭应下,另外还要与林黛玉商议润笔之资。 就听林黛玉轻笑了一声:“原本刻印坊承印书籍,就是要与阁下分润的呀。润笔得好,这书能卖得好些,刻印坊的分润也多些。阁下着实无须再支付润笔之资。" 竺凤清哪里肯答应,只连连搓手,说要的要的。 又听那边林黛玉叹道:“没想到,天幕上萧仙所说的‘哈姆雷特’,竟真的是世上存在的人物。若无竺公子,我等怕是还要继续为困惑好多年。" "若无林小姐,只怕世人还要继续为‘句读’困惑好多年。凤清听闻,那‘标点符号’亦是小姐所创。" 就见林黛玉银红色的身影在纱屏那边连连摆手。 "竺公子谬赞了,这绝非我之功,而是天幕……" “竟然又是天幕?”竺凤清又一次被震惊了。 黛玉细细的声音传来:“正是……对了,当日天幕传授这一套标点符号体系的时候,还曾经说过几个奇奇怪怪的句子,我与几个姐妹终日参详,四处打听,却始终不知其意。竺公子是曾前往海外,见过世面的人,不知可愿帮我等解惑?" "小姐请讲!"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阁下可曾听说过前面三条河流?” “这您就可问对人了……但我只知道第二条‘尼罗河'',是西方一片大陆上的河流,那片大陆终日炎热,土地焦赤,幸有一条大河灌溉,使得两岸百姓得以耕耘……" "原来竟是这样……您可曾听说过这句话,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 “亚洲?我大概听说过这个词,西方诸国称他们太阳升起处的一片大陆为亚细亚,继而延伸开去,指我中华所在的整片大陆,都为‘亚细亚 '', ‘亚洲’之说应当从此而来,但是小姐说的‘寒、温、热三带……恕凤清孤陋寡闻,竟未听过这种分法。" “但凤清昔日在海外时曾经遇到过一位精研地理的学者。小姐若是有兴趣,凤清愿去信去问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