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1644英雄志
  4. 第二十二章 不得其门
设置

第二十二章 不得其门(1 / 2)


榆林总兵府前。

王定看一眼后生小辈的尤振武,哼了一声,目光再看向王守奇:“三三两两往我这里领人像什么样子,把我这当成什么了?”

王守奇脸色涨红:“叔,是有军务向你禀报。”

“你们能有什么军务?”王定冷笑,扬着下巴:“有什么事情回头再说吧,我现在忙的很。”

对于王定升任榆林总兵,榆林将门都是不以为然,一直以来,对王定的评价都很低,王定自然知道众将门对自己的鄙视,心中十分愤恨,认为将门都是狗眼看人低,也因此,他对尤家左家李家等将门都没有什么好印象,连带着对就烦,一句话也不想多说,说完,他一甩缰绳,走马离开。

“总镇,总镇!”

尤振武呼喊。

但王定头也不回。

尤振武只能留在原地苦笑。

“什么总镇?我看就是一个狗头!”翟去病小声骂。

“允文兄,对不住了。”王守奇满脸通红,向尤振武赔罪。

尤振武还礼:“不,不怨你,还是我太心急了。”

“不是你心急,而是因为王定本就是一个势利眼,看上不看下的脾气。”李应瑞道。

“这样的狗头总镇,见他有什么意义?我们回去吧。”翟去病道。

“不,去巡抚衙门!”尤振武道。

既然王定不听,不如干脆去见巡抚崔源之。

---崔源之,字士本,号宿海,归德府人,时年六十岁,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崇祯三年升大名府知府,五年升蓟州兵备道副使,不久升山西右布政,时为延绥巡抚、赞理军务、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是为榆林第一文官。

历史上,崔源之并没有什么名气,他短暂的担任延绥巡抚,署理延绥军务,还算是妥当的化解了榆林镇欠饷五年,上上下下心怀不满的危机,其后榆林军顺利出征,崔源之完成任务,待榆林军出征后,他就以年老力衰为由,再一次的上疏请求致仕。

这一次,朝廷准了。

等到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兵败,李自成攻破潼关之时,崔源之已经离开了榆林,躲过了一劫,其后十几年他一直在河南老家,布衣疏食,出无车马,直到1653年才去世。

也就是说,崔源之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他的请求致仕,不过是因为边镇巡抚不好干,他害怕担责,明哲保身的举动。

所以就心底来说,尤振武对崔源之不敢有太多的期望,但偏偏崔源之是眼下唯一一个能直接和孙传庭说上话的人,如果是崔源之写信,将河南的困局和可能的大雨告知,说不定会有改变历史的可能。

当然了,尤振武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所想、所做可能有一些幼稚,同时的,如何说服崔源之更是一个大难题,但此时此刻,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提醒孙传庭的办法,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退一步讲,就算不能说服崔源之,只要能将消息散播出去,加上“城隍爷”的传说,说不定能起到警醒的效果。

……

听到尤振武说巡抚衙门,翟去病立刻明白了尤振武的用意,随即苦笑:“哥,你该不是想要见抚台大人吧?”

“为什么不呢?”尤振武已经抬腿前行。

翟去病急忙跟上,劝道:“我们可什么身份都没有,跟老百姓差不多,抚台大人日理万机,怕是不会见我们的,有什么事,不如请表爷爷帮忙。”

尤振武心道,我的话,爷爷和三爷爷都不是太相信,岳王爷也只能骗骗别人,所以这个忙,他们是不会帮的,要想见崔源之,只能自己想办法。

“是啊允文,抚台大人公务繁忙,想要见他不是容易,不如想其他他办法。”李应瑞道。

“去去去,不去怎么知道不行呢?”王守奇支持尤振武。他大步跟在尤振武身后。

……

延绥巡抚衙门位在榆林城区西北。

和总兵府不同,远远的就看见巡抚衙门前面车水马龙,小广场上聚了很多人,拜见崔源之的客商好像络绎不绝。

尤振武让翟去病去打听。

一会,翟去病回来了,气恼的说道:“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巡抚衙门也是了不得啊,眼睛都长眉毛上面去了。我上前和门房说,门房竟根本不搭理我,直到我塞给他五钱碎银,他才正经和我说,抚台大人忙的很,很多客商和还得往后排,看他的意思,还想要银子呢。但我估计,就算给了银子也不一定能见到。”

李应瑞笑:“也不奇怪。崔抚台,本就有吹打的称号嘛。”

---民间厘语,说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