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3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 你们已经看见,它们的身体呈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如果你们能到它面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 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它们也是完全变态昆虫。一般来说它们的成虫体长约35毫米,体形为椭圆形。背面隆起,上片扩大呈扇状,盖于头的 上面,上颚片的背面有很多较大的刻点,中央有1粗短的角状突起,两侧有1微棱,基部两侧 有复眼2个。头部前面的唇基与眼上刺突是十分发达的,大多联成扇面形或多齿形的“铲” ,盖住口部。 前胸背板大,与其余体部等大或更大。有突起2个,还有很多较大的刻点,突起的两侧有凹 窝1个。 它们的足很强大,腿节也比较发达,前足较短,是发达的开掘式,腿节上有1束金色长毛, 胫节上有齿状的突起3个,活动的刺突1个,跗节5节,末端有爪;中足胫节有较小的齿状突 起3个,活动的刺突1个,跗节5节,未端有2爪。 前翅为鞘翅,盖于中胸及腹部的背面。上面有许多纵行刻线和细小的刻点,后翅膜质透明, 拆于鞘翅之下,身体表面有光泽。 触角呈褐色,8-9节,末端鳃片部 3节。浅褐色,无光泽,上被灰□□。后翅浅褐色,腹面 除腹部外均密生褐黄色毛。 另外,蜣螂还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旋光性。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经常见到蜣螂,看见它们在不停的搬运粪球。听大人们说,它们是在 预备粮食,是这样么”。蓝翎接过话题问道。 是的,它们整天在粪堆里忙忙碌碌,用我们人类的话说,就是在准备粮食。不但为自己准 备,它们还是非常负责的父母呢,也在给它们的子女预备吃的。 那些成熟的蜣螂□□后,雌蜣螂把卵产在准备好的粪球里,大约10天左右时间,幼虫便破卵 而出,以那些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直到第二年七月,它们才化为蛹,经过约20天后, 就变为成虫了。 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蜣螂并不陌生,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认识了它们,虽然知道它们那 副臭烘烘的模样,但还是把它们作为益虫对待。有许多纪录蜣螂的文章诗词,简单的纪录了 蜣螂的生活习性,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文化意识。 宋代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说:“蜣螂转丸,一前行以后足曳之,一自后而推致之,乃坎 地纳丸,不数日有小蜣螂自其中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人已经知道,蜣螂是从它 们作的粪球里出生的。 明代的《本草纲目》不但纪录了它们的习性,而且还有对它们劳动的描写。“蜣螂以土包 裹,转而成丸,雄曳雌摧;置于坎中,覆之而去,数日有小蜣螂出,盖孚乳于中也。” 比这些还早的,晋代学者、文学家郭璞说:“蜣螂,黑甲虫,啖粪土”。 因为蜣螂不离粪便,所以有许多文人借蜣螂讽喻世人臭秽之心。如宋代词人可旻的《渔家 傲》一词:“三十六般包一袋,脓囊臭秽犹贪爱。恰似蜣螂推粪块,无停待,朝朝只在尘中 累。若解坚心生重悔,宁拘恶逆并魁脍。一念能消千劫罪,生华内,满身璎珞鸣珂佩”。宋 代著名诗人黄庭坚也写过:“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用这些来讽刺贪官污吏 们的贪婪成性。 当然,中国古代,科学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观察昆虫,当然没有今天这么多的仪器。很 多年代、很多人都以为蜣螂可以化蝉,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最早《关尹子》中就有记载:“蜣螂转丸,丸成精思之,而有蠕白存丸中,俄去壳而蝉”。 于是,关于蜣螂蝉蜕于污秽之论,就传了下来。 也许受此书影响,唐代《酉阳杂俎》中也记载说:“蝉未脱时名腹育,相传言蛣蜣所化。秀 才韦翾庄在杜曲,尝冬中掘树根,见腹育附于朽处,怪之。村人言蝉固朽木所化也。翾因剖 一视之,腹中犹实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