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厚传的信也很得体,因为是分家的事情,让少安写信叫孙少平回来,明显不太合适,是孙玉厚找孙玉亭写的信。 少平: 自从你离家以后,一直没有音讯,家人都很想念你,家里有些事,需要你尽快回来一下。请你收到信马上回来。 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父亲 孙少平看了信之后,担心家里出了什么事,现在也没有接到活。 就准备尽快的就返回村里,但是已经天黑,现在明显的也不现实,在金波的劝说之下,冷静了下来。 在金波这里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回去。 看到出来,孙少平不是不在乎孙家。 只是养活孙家的责任,一直都背负在孙少安身上。 毫无生存压力成长下的,孙少平对孙家没有一点的家庭责任感,内心深处就认为,只有自己活的快活最重要。 显然不可能和孙少安一样,把孙家集体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能想到自己。 造成的后果就是,满足了自己自私,自然就顾不得孙家这个集体。 表面上看去,就是孙少平抛弃孙家的老老小小,自己去了外面的花花世界。 孙少平对待金波虽然一般,但是金波对孙少平绝对的够朋友。 金波先是给孙少平做了一大盆面,卧了五六个鸡蛋,招待了孙少平一番。 然后才和孙少平拉起来各自的近况。 金波的近况还可以,已经和金俊海学会了开车。 只是学会了开车,依然找不到,国家单位或者工厂的正式工作,现在只能在邮局做临时工。 找不到也正常,不说司机作为八十年代最热门,最吃香的工作有多少人竞争。 一大群回城的城市青年都找不到工作,工作岗位根本安排不过来,又哪里轮的上农村出身的金波被招工。 孙少安也把自己的近况,来到了黄原两个月,为什么要过来黄原,做的什么工作,心里的想法,和金波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孙少平也知道自己做的过分,对着自己朋友金波说道:“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我这么大了,按说应该守在老人身边尽孝心。现在,我把一切都扔给我爸和我哥了。” 金波自然要安慰一波朋友:“我们这种人,实际上最重情义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逃避自己对家庭和父母应尽的责任。但我们又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少平,你也根本成为不了少安哥。” 金波话里的潜意思,当然是支持孙少平在两难的时候,选择自己的生活理想。 毕竟孙家,怎么都还有一个孙少安。 金波这一番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可能安慰到了孙少安,让孙少平沉重的心情好了不少。 要不说金波是孙少平的好基友,这种时候金波也能昧着良心对孙少平表示支持。 不惜拿自己来举例子,但是两家的实际情况,天差地别,孙少安也能欺骗自己接受。 金波家里只有金波妈和一个上高中的妹妹,村里只有金波妈一个不到五十岁的壮年妇女,从年轻的时候就不下地干活。 就算现在包产到户,需要自己种地,因为金俊海司机的身份,和平常大气的为人,在村里收获了无数的人情,不缺少帮衬着金波家里种地的人。 金波来黄原也不是盲目的过来,因为接班制度的实行,金波只要愿意,毫无意外,金波就可以接替金俊海的位置,做一个大多数城里人都要羡慕的邮局司机。 金波只要踏踏实实接了金俊海的班,就尽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孙少平家里有八十多岁的一身毛病的奶奶,将近六十的父母,都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龄。 人均寿命六十多岁的年代,奶奶和父母都这个年纪,孙少平还不想尽对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还想等到什么时候。 莽撞的逃离农村,一个人过来黄原,怎么可能和金波家情况相比。 两个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好基友,难得的见面,不知不觉的就交谈了一夜。 孙少平第二天起来之后,给奶奶买了一些绵软的糕点,虎子买了糖果,孙家其他人也各有礼物。 时间不巧,蹭不到金俊海的邮车,孙少平坐上了黄原到米家镇的公共汽车,就赶回来了双水村。 等知道孙玉厚把自己叫了回来,是因为分家的事情,孙少平总算平静了下来。 分家对于孙少平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大事,不管分不分家,孙少平又不在家,照顾老人的不还是孙少安。 至于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