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之和郑璧到侯府。 杨敏之跟张侯爷致歉,张侯爷此前已信了自家女儿的话。他就说嘛,首辅府是何等知书达理的人家,怎会有如此不懂规矩的家奴。他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对杨敏之口呼“贤侄”,笑呵呵摆手让他莫要再提。 又跟杨敏之和郑璧说,杨敬庭杨大人为官清正严明,他还在乡野时就素有耳闻,当日应许秦韬所托之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仰慕首辅大人的威名,愿与首辅大人比邻而居。对于杨家大公子和郑郎君两位少年才俊,他也颇多欣赏喜爱之情,让二人多来侯府走动走动。 杨敏之和郑璧自是拱手谢过侯爷赞誉。 张侯爷越看越爱,趁下人给两位郎君看茶的功夫,让管事去请侯夫人和女娘过来见贵客。 郑璧起身便要回避,口说不敢冲撞内眷。 张侯爷哈哈大笑,将郑璧按回到椅子上踏踏实实的坐好:“我看贤侄不像是迂腐之人,何必拘束呢。本侯与家小初来乍到,日后在京中说不得还要两位小郎君照拂一二。今日本侯便托个大,自认叔伯长辈,两位小郎君也莫要嫌弃,就当本侯跟夫人厚颜认下两个有出息的子侄罢了。” 杨敏之将茶杯撂到桌案上,垂下眼睑,一幅悉听尊便之态。 张侯爷心思浅薄,心里想什么基本都写到脸上。适才这番话,侯爷自以为滴水不漏,其实已全然被他看破。仰慕父亲官威是假,对他和郑璧满眼欣赏之意倒不作伪。 他不欲承恩侯府给自家添上什么麻烦,若一味闪躲,反而恐怕对某些事情失去把控和先机。不如以静制动,倒要看看侯爷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郑璧想不出,他有什么能帮上张侯爷府上的。只见杨敏之安之若素,他也不好再推辞。 稍息片刻,何氏携张姝冉冉而至。 杨敏之和郑璧忙起身,向何氏行晚辈礼节问安,再与张姝见礼。张姝也微微屈膝道安回以万福。 何氏笑容慈和,轻声细语很是温柔,也如张侯爷一般对两位小郎君夸赞有加。 张姝和他二人见过礼后,便垂目立于何氏身侧。待母亲跟父亲说,让父亲好好款待两位小郎君,便轻挽母亲手臂,一同离开。 郑璧松了口气。 他出身乡下小户之家,打小顽劣且性情跳脱。早些年兄长考学并外放做官,他都曾跟去游历一番,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一触即通,游刃有余。 但是到了京城,发现这边又不太一样,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和公侯勋贵之家交往,他尚缺乏经历以及经验,自认为还应多向行简兄学习。 看看人家杨行简,将才和侯府女娘见礼,神色从容,眼皮子都不带掀一下的,端的是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哪像他,若不是上回在红螺寺远远的便见识过侯府千金的天人之姿,心里提前有了准备,今日非得失态不可。 不过他不知,适才杨敏之也是不动声色的长吁了一口气。 与早前在凉亭上不慎撞见的如霞光大开的艳色不同,张家女娘已换过一身家常衣衫,头发也绾回时下女子最常梳的发髻。全身光华收敛到一双娇怯的眸子里,颔首垂目,半边身子都隐匿到侯夫人身后,孤静的如一道瑟瑟的幼树剪影。 侯夫人携她离开时,秋水般的明眸转了一眼落到他身上,又默默收回去。只这一眼,杨敏之便知,张姝明明是认出他来了。也不知她怎么跟张侯爷说的,原本怒气冲冲的侯爷不再追究,而且就像不知道这回事一般。 如此一来,凉亭上的不慎唐突,就只有他和她二人知晓。倒显得更加尴尬了。杨敏之隐隐有些头痛。 何氏和张姝过来与二人打了个照面就回后院。张侯爷见两位小郎君安静的面容下,或多或少都显出腼腆拘谨之态,和他们刚过府时一味的客气恭敬大相径庭。当真有趣的紧。 张侯爷不免得意,心道可惜,他只能招一个女婿。 张侯爷心里有主意,不顾二人推辞,坚决留他们盛情款待。待用过饭,又让管事带他们去府里的山水园林转转。 侯府和杨府两府的园林一衣带水彼此相连。因今日之事,杨敏之有心查看一下侯府这边的园林之状,若有不妥之处定当避免,免得再引来今日凉亭冲撞的唐突境况。于是不再推脱,在管事的陪同下,与郑璧一同游园。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分花拂柳绕过一个转角,便和张姝等人又堪堪的碰了面。 贵妃娘娘从宫里派来的教养嬷嬷陪同在张姝身旁,正跟她慢慢说道,该如何协助主母行宴以及招待闺阁姐妹。因下月侯府就要举办开府宴,正好借此机会让张姝学着操持家事,何氏便请教养嬷嬷临走前再给张姝指点一二。 因为饭前已经见过一面,这回有些突兀倒不至于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