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见过左相。”锦衣卫指挥使见到左相府的马车,倍感惊异,随后又看到左相从里面出来,连忙行礼。 左相年近古稀,寒天冻地,大清早穿过半座城来威远候府,没想到会碰见官员,依旧处变不惊,“免礼,指挥使这是在查办公务?” 指挥使颔首,“是。有桩案子需请侯爷协助。” “辛苦。”左相拢好大氅,拄着手杖,往里去。 看门的小厮连忙迎几位贵客进府,端茶倒水,小心伺候。 卫云远赶到前厅时,左相和指挥使正聊天气,说了几句话便冷下场面,而一旁的锦衣卫小队神情肃穆,整个厅中静得只听见饮茶声。 “本候来迟,竟让贵客久等。”卫云远带着歉意朝左相行了礼,“还望左相大人不记小人过。” 左相盯着她,审视片刻才哼了一声,“侯爷竟才起,真是败坏武将风气。老夫不与你计较,自有督察官参本。” “是。”卫云远面上不显,心中腹诽,她爹生前还骂过左相,这几年也没走动,如今左相上门,就是特地来骂人的? 锦衣卫指挥使默默作壁上观,端起茶喝着,心想:京中传言,左相府和威远候府早些年有过节,两家结怨许久,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左相瞥见一旁看热闹的锦衣卫,布满岁月痕迹的脸瞬间沉了下来,“既然侯爷还有要事,老夫就不叨扰,告辞。” 卫云远和锦衣卫纷纷起身,护送左相出府,见左相只带了一个随从,怕路上出事,她立马派了几个府兵护送左相回去。 这开国元勋要是在路上出了事,威远侯府罪责就大了。 等马车遥遥远去,消失在长街尽头,锦衣卫指挥使才收回视线,公事公办地对卫云远说:“吕府那桩案子,还请侯爷随下官回府衙问审。” 他给身后的锦衣卫使了一个眼神,声调客气,“锦衣卫一向按规矩办事,侯爷多担待。” 卫云远盯住锦衣卫手里的镣铐,眸中闪过冷光,脸色慢慢沉下来,“指挥使这是何意?” “侯爷莫惊,到府衙便知。”指挥使说完,朝那名锦衣卫冷声喝道,“愣着干什么,还不扣上。” 卫云远不明所以,百口莫辩,眼下也只能按规矩办事,忍住了这口气。 大庭广众之下,威远候府的下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侯爷被锦衣卫扣走,押上马车离开。 大管家惊慌失措,心急如焚地望着卫云远一行人离开。愣了好半响才回过神来,连忙叫人备马车,偷偷去往城中。锦衣卫府衙就不是能待的地方,有命进,没命出。 如今卫云远不明不白被押进去,能救她的只有一人。 天色尚早,路上行人稀少,锦衣卫带刀押人,打马过街也不起风浪。 锦衣卫府衙此刻刚换完值,人不多。卫云远被客气地迎了进去,关进牢房。 指挥使让人解开镣铐,隔着牢门问审,“昨日酉正三刻,侯爷在何处?” 卫云远不假思索道,“东安街街角,被人刺杀。”从明月商行出来时,正巧酉正二刻,走完东安街需一刻钟。 指挥使没想到暗中还有这桩案子,面上露出一丝猜疑,随后又恢复神色审问,“侯爷可认得此刀?”说完,朝身后一挥手,一把锋利染血的刀被呈上来。 这刀身刻有蛇纹,中间血槽颇深,刀长三尺,最重要的是,刀背两侧还带着两条刃锋,在帝京极不常见,是军中特制。 “认得。”卫云远打量完之后,颔首肯定,“三弧刀,造于昭元八年间,由兵部配发边关守军,昭元九年已被销禁。不知这和本候有何牵连?” 指挥使看她镇定自若,有条不紊,接着诘问,“昨日寅时二刻,锦衣卫在候府后巷搜到此刀,经仵作查验,确是杀害吕府满门的凶器。” “既然侯爷当时不在府中,那,下官敢问此刀从何而来?”他机锋一转,语气逼人,“还是侯爷有所隐瞒!” “本候昨日忙着保命,其他一概不知。”卫云远回得诚恳,“指挥使若不信,大可去问巡城司和虎贲左卫,再者,这刀确实不是候府之物,昭元九年,边关守军皆上缴禁用,未有遗漏,一查便知。” 昭元九年发生了很多事,边关城池陷落,她爹身受重伤,临死前最不放心的就是银卫军,上缴三弧刀一事,她亲力亲为,半分不假人手,账册一清二楚,绝无遗漏。 锦衣卫指挥使也曾听闻银卫军上缴兵刃一事,却不想竟是三弧刀,如今见她坦荡,心中反而动摇起来,难道真不是候府的刀? 他稳住心绪,“昨日,侯爷派人送来的那具狗尸,凶器也是此刀,侯爷有何要说?” 卫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