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就能上985的那种。 只不过,和随随便便都能考清华的聂广义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聂广义曾经给过他两个说法。 第一个,就是要在聂教授的庇护下虚度光阴。 这个说法并不靠谱。 但是,当聂广义和他说完第二个理由——【还不都是因为不想离开你】。 宣适瞬间就觉得第一个理由还比较靠谱的。 真真假假,这件事情,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个定论。 时隔多年,聂广义终于在今天,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因为,受人敬仰的聂教授,申请了一个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非遗课题。” “然后呢?”宣适追问。 “然后啊,聂教授只是个单纯的学者,并没有动手的能力,他虽然申请到了,却没办法凭借一己之力,完结这个课题。而他的儿子,也就是我,恰好在很早之前,就表现出了这方面的天分。” “然后你爸爸把你的志愿改了?”虽然是他自己问出口的,宣适还是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匪夷所思。 “没错,德高望重的聂教授,在最后一刻,更改了他儿子的高考志愿。” “为什么呀?” “为了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 “可是你爷爷不就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吗?” “一项技艺,只有在快绝种的时候,才会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聂广义反问道:“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谁愿意干这个?” ========== 【飘留评】: 《清明上河图》后面有可能还会细写。 假如,只是假如啊,你们有想看里面的故事的话……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有很多,并且和“红学”一样众说纷纭。 光这幅画一共记录了多少个人,都能够引起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争论。 白寿彝的《中国通史》里面说500多。 齐藤谦的《拙堂文话》里面说1600多。 相差三倍有余。 这种原本应该算是比较科学的问题,对吧? 百度一下,可能还会得出815人这个答案。 没有哪个版本,是能被所有人接受的。 古画是没有版权的。 因此,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清明上河图》的高清版。 闲着无聊的小伙伴,可以去研究一下。 记得要劳逸结合、勤做眼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