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古罗马的艺术成就众多,还十分有特点,所以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主要的是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当然,陈文哲不重视这一点,也不太重视西方的这些艺术作品,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技艺变得不伦不类。 因为只是一个国内的技术,已经足够他学习,并且制作出唯美的石雕艺术品。 再说,国内的石雕技术,流派也不少。 所以,他在看了一些西方艺术作品之后,就直接转回来国内这边。 对于他来说,还是国内这些石雕作品,看着更加顺眼。 而想要学习石雕技术,好的石材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地大物博,还真不缺好的石头。 比如南湖的浏阳,就是一个有着极长制作石雕历史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因为在2.7亿年前,那地方的浅海因地质剧烈运动,部分海底淤泥、海洋生物深入地壳深处。 经数亿年高温和高压凝聚演变,成为生物化石,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彩色菊花石矿。 上世纪末,这一宝贵资源在浏阳河畔被发现和开发应用。 它石材颜色丰富,石质坚韧细腻,且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锶、硒等微量元素,更突出了菊花石的珍奇。 可以说,这种石头就是天然稀世珍品。 它又名“石菊花”,产于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 其“花”蕴育于二亿多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 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 其花型酷似异彩纷呈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蔚为奇观。 此未经雕琢之永和菊花石坯,再经千百年来世代遗传的石雕艺人巧夺天工、随形遐想、着意于心。 这样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珍品,就出现在世人手中。 浏阳河一带的碳酸盐质沉积岩中的菊花石,层位为下二叠统栖霞组。 于沉积成岩作用后期,方解石置换天青石,形成形似菊花的放射状集合体。 这些集合体的中心,是坚硬的燧石。 花瓣,则保留了天青石晶体的斜方长柱状外形。 按花径的大小和花朵的形态,可分为绣球花、瑚蝴花、铜钱花、蟹爪花、鸡爪花等品种。 其中以前三者,具有较高的工艺利用价值。 在工艺上,这种菊花石多用于雕制菊花状的花卉摆件、茶具、笔筒等。 为增加菊花与底色的颜色对比,在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常在灰白色的基底表面涂上黑色颜料和清漆。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我国工艺大师戴清升,做出绝创作品,“映雪”花瓶、“梅、兰、菊、竹”屏风参展。 这些作品令世人瞠目,拍案惊奇“石头能开花”。 就是依据此件作品,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 1959年,我国成立不久,浏阳人民将一卷巨型立体雕件“石菊森山”,呈献大会厅,供各族人民观赏。 1997-1999年,举国欢腾,喜庆香、澳回归,这时特意创意了二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菊花石雕。 现在我国原地矿部,将菊花石列入宝玉石类,而彩色菊花石,更是宝玉石中的瑰宝! 它“珍”在举世罕见稀有,全球唯浏阳磊狮山独有。 它“奇”在异彩纷呈:常见的菊花石原料颜色单一,石材呈灰黑色,花为白色。彩色菊花石多呈白色、乳白色、粉红色、浅黄色,异彩纷呈。 它“贵”在形态自然逼真:彩色菊花石花形硕大(最大花直径达87厘米),花蕊突出、花瓣层出分明,变化万千,酷似迎霜怒放的秋菊! 这样的天赐之物,自然需要珍惜。 不说现在,就算是在古代,也有作品传世。 浏阳的菊花石,据传发掘于清乾年间。 相传当地乡民取石垒坝,惊诧发现石中含有“菊花”。 乡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为贡品,被历代朝廷、官员、富商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 现在的彩色菊花石,也已经是收藏界皇冠上的明珠。 大千世界,石头是最普通常见的,到处可以捡到。 但这种石头很多人没有见到过,那就是生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