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中的经典瓷器,有绿地红彩云龙纹盘、黄地三彩梅鹊纹瓶等等。 这些彩瓷,一般都是清代的官窑瓷器。 这就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瓷器釉色的第三大类,就是釉上釉下混合彩。 釉下彩釉上彩同时使用,更准确的说,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组合。 比如青花斗彩,青花斗彩简称斗彩或“逗彩”,始见于明宣德,成熟于明成化。 并不是所有的青花+釉上彩,都能称为斗彩。 其关键在于,必须在胎体上用青花勾出图案的轮廓线,等瓷器烧成之后,再在轮廓线内根据需填上各种釉上彩颜料。 整个过程中,青花起主导作用。 跟青花斗彩,加以区别的就是青花加彩。 如果青花不再被用来勾勒轮廓线,而仅作为一种颜色来表现局部图案,则称为青花加彩。 根据釉上彩种类的不同,青花加彩可以进一步分为青花单彩。 例如青花红彩、青花金彩、青花绿彩。 还有青花双彩,像是例如青花黄绿彩,再就是青花五彩。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两种全新的彩瓷开始流行。 一种为釉中彩,可以理解为在釉上彩的基础上,再彩绘之上再施一层釉。 像塑封一样,把彩绘封在两层釉之间。 另一种为高温颜色釉彩绘,这种瓷器不用彩色颜料,而是直接用不同颜色的高温色釉进行绘画,之后高温一次烧成。 这些其实算起来还不算特殊,彩瓷中的特殊产品,肯定是釉色的不同。 我国特种工艺瓷中,一些仿真釉瓷器,堪称瓷器中的绝技。 这些仿制的瓷器,几乎与真品肉眼无法区分,可见技艺超群。 而这一切的关键,其实都是釉料。 所以,有时候一些高品质的釉料,是很贵的。 比如青花料,好的青花一公斤就好几万。 这也是武二他们肯花费好几亿,跟陈文哲交换的原因。 其实仔细计算一下,一亿也换不到多少顶级青料。 最顶级的一顿上千万,甚至是两三千万一顿,一亿元也不过换三四吨。 价格这么贵的青花釉料,生产出来的青花瓷,本身成本就不低。 如果制作过程再初选问题,烧个几窑都出不来几个精品,那肯定就陪大发了。 像是这么珍贵的釉料,用在国内瓷器上,还真不少见。 比如一些国内的特殊瓷器,就需要好的精品釉料。 比如仿玉釉,仿玉釉是清代康熙时期景镇御窑厂,所创烧的一个种高温颜色釉瓷器新品种,乾隆时期继续烧造。 由于这种瓷器的釉色,与古玉色泽十分接近,因此而得名仿玉釉。 仿玉釉常见的器物,形制主要有各式瓶类、洗和缸等。 施釉方面,主要采用吹釉法,花纹自然流淌,非常有特色。 款识方面,多采用“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或者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但是也有一些器物并没有款识装饰。 再就是仿石釉,这种釉料是清代乾隆时期所创烧的瓷器新品种。 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有模仿乾隆时期的作品出现。 但是关于器物的色泽、釉面、斑纹、款识等几个方面,还是与真品有较大的差异。 乾隆时期的仿石釉作品,主要是仿制天然石块的纹理和色泽。 如果不仔细辨认几乎辨别不出来,可见模仿得自然逼真、惟妙惟肖。 此时常见的器物形制主要有盒、炉、盘、笔筒等,尤其是以笔筒较为多见。 有关釉色方面,较为常见的是大理石釉、松石釉、虎皮石釉、卵石釉等。 器物的款识方面,多采用“乾隆年制”四字双行金彩篆书款,金彩为单线边框。 或者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金彩篆书款,而款外并无边栏。 这种仿釉色,仿的就是各种特色的自然之物,像是玉石、石头、竹石等等。 比如仿漆釉,这种釉料是清代乾隆时期景镇御窑厂,所创烧的一种低温釉瓷器新品种。 仿漆釉一般可以分为仿朱漆、仿雕漆、仿竹编漆、仿螺钿漆、仿描金漆等几大类。 其中以仿朱漆、仿雕漆、仿黑漆等最为常见。 仿朱漆的造型多见菊瓣式盖碗,或者菊瓣式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