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的系统不正经
  4.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瑰宝中的绚丽奇葩
设置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瑰宝中的绚丽奇葩(1 / 2)


从唐代之后,逐渐开始发现了更多的公道杯。

比如在长安高陵高刘村,曾经发掘了一座元代末期墓葬。

这次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公道杯。

杯中也是伫立着寿星,托盘是莲花叶形状。

做工和造型,与江浙博物馆藏的那件公道杯十分相似。

民间收藏中,有一件明代天启年间的青花诗文公道杯。

杯上写着“漏其巵,实以酒,半则弗漏,满则弗受。岂唯弗受,并丧厥有,庶几哉。宥坐之,戒可以长守”。

大致意思是,酒倒半杯就可饮用,否则就会全部漏光,人不能过于贪婪,节制便可以。

杯子正中也是立着一位袍袖飘飘的老翁,表情自然,笑意盈盈。

还有金陵博物院中,也藏有一件清朝时期的紫砂公道杯。

这只杯子呈半圆球荷叶形,上浮小寿翁上有刻度,若刻度露出还是继续斟酒,酒水就从小人身下的小孔漏出。

在西方,其实也有这种杯子。

当然也只是利用虹吸原理,制作的类似杯子,名叫“毕达哥拉斯杯”。

传说是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的。

东西方古代的公道杯发明,都反映了共同的思想----节制。

所以,陈文哲也不贪心,他就通过资料,把这几件知道的,甚至连图片资料都没有的公道杯,全都彷了几件。

“既然做了公道杯,那么倒流壶是不是也做一件?”

现在古玩市场上,一般都是一件倒流壶,配上一件公道杯,组合成套行骗。

那么什么是倒流壶?

倒流壶,因壶底中心有一通心管又称内管壶,是始于春秋时期,流行于唐宋,完善于明清的壶式之一。

倒装壶奇特的构造,巧妙的内部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向壶内倒水需从底心管口倒入,又称倒灌壶、倒装壶。

据有关资料记载,“倒流”壶在宋代时最为出名。

到了元代,其工艺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

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

将这3道工序烧制好后,然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元代“倒流”壶。

由于该壶逆反了传统的壶顶注水法,而是把壶倒过来,将水从底部注进壶里,放正后倒出,因此被称为“倒流壶”。

倒流壶最早产生于何时,仍没有定论。

宋、辽、金时期,倒流壶较为流行。

宋代制瓷业有较大发展,当时窑口林立,瓷器品种繁多。

北方定窑的白瓷,耀州窑的刻花青瓷,磁州窑的白釉黑花瓷,钧窑的窑变瓷等都十分出名。

那个时期以其丰富的装饰技法,构成了北方瓷器的独特风格。

而现藏西陕历史博物馆的一件,五代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瓷壶,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件作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土于西陕彬县。

该壶集捏塑、剔刻、模印装饰于一体,技法运用纯熟老练,纹饰疏密有致,过渡自然。

壶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深沉,素雅润泽,展示了五代耀州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刚开始发现这件倒流壶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它是怎么用的。

现在知道了,也确定这是一件国宝,所以它现在被称之为千年“魔壶”。

它可是古瓷瑰宝中的绚丽奇葩!

因为它造型奇特、精美华丽。

以凤凰作壶把,以狮子之口作壶嘴,花中之王牡丹缠绕壶身,并有着巧夺天工的设计。

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

最主要的是“倒注液体,翻转不漏”,所以被称为“魔壶”。

这件神奇的“魔壶”具有怎样的内部构造和神奇“魔力”?

这件闪烁着古代“智慧之光”的瓷壶,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这是一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它是一件巧若范金、精比琢玉的瓷壶。

这件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是耀州窑瓷器中一件出类拔萃的珍品。

瓷壶有伏凤式提梁,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有着“三王”壶之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