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空穴来风。 “敢问一句,陛下的心上人,是眼前人吗?”在场的人恨不得去捂住这女子的嘴,怎么会有人如此莽撞和愚蠢。然而这些人心里又在期待柴桑究竟会如何回答。 “住口!”这两个字出来,掷地有声,循声望去,竟是张太妃。 “帝后之间,岂容你置喙!” 张太妃的一声怒喝,完全熄了那女子的气焰。 “退下去!” 那女子纵然心有不甘,却不敢在太妃面前造次,只因太妃是她的亲姑母,她家能有今日,全是先帝和陛下看在太妃的面子上予以照拂。 “陛下,皇后,老身有点累了,上午的比试,不如就到此。” 张太妃的话,及时缓解了当下的尴尬,柴桑和玉娘对视了一眼,然后下令:“既然如此,就先这样吧。” “是。” 帝后和太妃逐一离开,众人也纷纷散去,九歌左侧的女子临走前不动声色地留给她一句:“下午替你出气。”听得九歌一头雾水。 因着在宫外,所以玉娘事先命人搭了一些营帐供大家午间休息,许是因为腿受伤,玉娘格外照顾的缘故,九歌的营帐只她一人。 用过午饭后,九歌正要休息,没想到外面通禀,张太妃来了。 九歌正要挣扎着起身,却被太妃身边的嬷嬷制止:“姑娘身子不便,不必见礼了。” 九歌略带歉意地笑笑。 张太妃人看着慈眉善目,也没什么架子,径直坐到了九歌的榻侧,跟她说道:“我用了膳,出来消消食儿,可巧就走到了你这儿。想来大家同在宫中,却从未见过,便进来打声招呼,不叨扰你吧?” 太妃话说的客气,九歌却不敢往下接,她一个小小的女官,无端地去求见太妃做什么,只能回道:“是小女太不知礼数,还请太妃见谅。” 太妃拉着九歌的手,笑着对嬷嬷说:“你瞧瞧,有教养的女孩儿就是这样,什么都先往自己身上拢,我可绝没有这个意思。” 嬷嬷也在一旁陪笑着说:“姑娘是个懂礼数的。” “说到礼数……”张太妃话锋一转,拍着九歌的手说:“我要给你赔个不是。” “万万不敢……”九歌嘴上说着,脑子里立马反应过来,应是与上午那个女子有关。 “我听说,上午莺儿对你多有冒犯,我得给你赔个不是。张家原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在礼数上缺了教养,这是我们的不是。”张太妃话语中有些自责,把责任归咎于自身,这倒令九歌有些意外,太妃已嫁到郭家多年,又是这样的小事,按理说,怎样也犯不着她出面。 张太妃谦逊,九歌却不敢托大,今日之事,她原本也不甚在意,如今看着太妃的面子,更得退一步,便回道: “想是当时吵闹,我并未听清张小姐说了什么,即便说了什么,想来也是一时快语,做不得数的。小女儿家的吵闹,倒要劳动太妃,实在令小女不安。” 张太妃见她进退有据,说话又轻言软语、客客气气,一时间想起了早年病逝的女儿,对她不禁多了几分喜爱,也就多聊了几句。 当得知九歌的母亲早年离家,父亲已不在人世时,不由得从心里怜惜这个孤女。 于是临走前,便对九歌说:“你这个伤,看着不易好,身边又只这么个小丫头,我瞧着,实在是不大妥当。你若是愿意,我与陛下说说,接你来颐华宫住些时日,腿可得紧要着。” 九歌不好推辞,便说道:“全凭太妃做主。” 张太妃这厢刚走,柴桑身边的李苇便进来了。 “姑娘,陛下问你可还安好,是否要同他一道回宫。” “陛下要回去了吗?”九歌问道。 “陛下已经等了姑娘小半个时辰了。” “劳烦公公同陛下讲,我并无不适,还想再多留一会儿,请他放心。”原先她只是计划过来露个面,步射结束了就走。 但是上午那名女子的话勾起了她的兴趣,“下午替你出气”,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她如何替她出气。 李苇还想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便告了辞,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