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西班牙的牛吞噬了我
  4. 家乡的小县城
设置

家乡的小县城(1 / 2)


任何超凡脱俗的事情一开始总会显得愚蠢透顶和荒诞不经,正如世界诞生之前也不过是一片混沌,我这次住院自然也不例外,我在服药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冬眠状态,于是在睡梦中便想起了我所在的小县城,即一直都默默无闻的青云县。

青云县原名青城县,于北魏皇兴二年(公元468年)设立,其城郭位于梅花山的西麓,于明代改为青云县,并在此设立青云驿。青云驿南北通达,是当时北京至南京驿道中的重要驿站之一,尤其是津浦铁路在此设立了青云站之后,青云县变得更加繁荣而出名了。

在县城的西北部有一条被称为炮楼街的南北向的古老街道,附近的老百姓多数也不知道它的历史究竟有多远,只是每天都悠然地穿行在其中,几乎感受不到时代的变迁。

大约在这条街道的中部,一条叫小清河的河流东西向穿过该街道,陆路和水路交叉的位置建有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拱桥。

这座石拱桥的桥面现在虽然是水泥铺就,早已不复原来的真实面目,但是桥栏和下拱仍然显露着古桥的不屈风貌。

桥头一边还遗存着重修※※桥碑,此碑高约七尺许,碑文残损严重,绝大部分形似古篆的字迹已经无法识别,仅有落款处尚能隐约看到乾隆五年的字样。

这座石拱桥既然处在是古驿道上,那么其最晚的修建时间应该是在明朝,如此推算这条街道的寿命也不会低于五百年了。

偶尔有事走在这样古老的街道上,虽然已经看不到绝大部分从前建造的那些老旧建筑了,但是老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

这种差异化的感受和老街中每一个胡同里的每一个家庭,甚至是每一个人留在这里的故事息息相关,它有着亲情的味道,也有着乡愁的印记。

其实近几年随着成片成片的老街区被逐步拆迁改造,上了年纪的老街也越来越少了。

现如今,这条硕果仅存的老街西部的一些老旧社区也已经拆迁完毕,在拆迁的过程中有一座颇有味道的老房子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这座老房子就是曾经的人祖庙的大殿。

再后来,连这座看似简陋的古风犹存的人祖庙也被稀里哗啦地砸烂了,因为它阻挡了城市拆迁改造的前进脚步,被某些自以为是的人强行终止生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多了去了。

我知道,青云县素有“九庙一堂”之说,随着这座古色古香的人祖庙的霍然拆除,这九座曾经香火不断的承载着无数人精神依托的庙宇如今已经消失殆尽了,完全不复存在了,连一片灰黑色的影子都没留下。

我记得在王以时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详细地介绍了这九座庙宇的名称与大体上的位置,躺在病床上胡思乱想之际我会反复地咀嚼这些稍显过时的内容,就像湖南、广西等地方喜欢吃槟榔的人冒着得口腔癌的风险也要用那个玩意磨牙一样。

泰山庙为典型的道教庙观,其址在老县城北门外约半里处,庙筑由山门、大殿、前后两座道房构成,主供神为碧霞元君(女神),百姓俗呼泰山老奶奶。

青云八景之一的盘龙井即在此庙东南隅。此庙初建于何时不详,民说曾云:此位女神和西边留仙湖畔某地的泰山老奶奶庙所供之女神为姊妹,显系与运河水神文化传说有关。

此庙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有一次重修,殿堂山门尚显新貌,殿前两侧立有重修施主捐资姓名碑,碑横额书“万古流芳”四个大字。

当时住庙道士叫常教德,其徒为付永斋,此庙每年都举行两次盛大的庙会,分别在四月八日和十月初十,每逢庙会时远近的善男信女进庙拜神、烧香、祈福、求子、求财,举行各式宗教仪规之拜礼。

而庙外则是大型骡马农具山货交易场地(后演变成物资交流大会至今)。

人祖庙位于老县城西门外,庙门坐西朝东,门前有修庙捐资的善主姓名碑两块,主供神为黄帝冕旒坐像。此庙的风格给人的感觉是较为看重人文历史方面,与泰山庙明显不同。

关帝庙位于城西青龙河西岸渡桥村,平时由人祖庙的道士加以管护,庙似农家小院,堂屋正殿供关帝夜观春秋泥塑像,大门两侧各植松一株,庙门刻有隶书对联。上为:誓扶汉室三分鼎,下为:志在春秋一部书,横披为:义干云霄。

渡桥村与青云县城隔青龙河东西相望,距离上仅一里之遥,古为青云县西行渡口之一,人货来往均靠渡船过河,笠翁摆渡风雨春秋,颇有江上丈人之风。

马王庙系驿站供奉马王之神庙,此庙殿址和青云县衙大堂仅一墙之隔,屋山相对而立,主供神为马王,考为马师皇。上古相传马师皇为黄帝时兽医,曾为帝医龙马,后乘风而去,后为兽医之祖神。此庙殿厢绘有多幅壁画,其中有《秋高饮马图》和《伯乐相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