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君主,避免他为私心害天下,君主是为了统率群臣,让臣子扬长避短,齐心协力,同谋大事。 但他不赞同废立君王,认为人臣必须有底线,一旦当权者跨过身份的界限,维持国家运转的纲常就被破坏了,百姓会随之迷茫。 ——假如臣能废君,子能不能弑父? 伦理是构建国家的基石,当权者更该恪守底线。 而且,这也是为了保护贤臣,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仁臣知道自己是为了天下人才这么做,可谁会信呢?如果正义的人背负千秋骂名而死去,天道又在哪里?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们最朴素的感情,因此,仁臣应该受到赞誉,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成为正直的人。 但他也认为,不废立君主,不弑君逆上,不代表不能节制皇帝。 事实上,他非常支持扼制君权。 “国家之务,决于内阁,内阁之要,在于君王,君王之择,归于百姓”。 简单来说,内阁具体处理国家大事,君王负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做出最好的选择。 那君王失道怎么办?他也给出了回答。 “勿长君之恶,勿逢君之罪”,不要助长皇帝的恶行,不要逢迎他的罪名,“劝之诫之,远庙堂而祀天地”,先劝诫他,不听的话就不要再让他管事了,只要用自己的身份祭祀天地,祈祷风调雨顺就行。 把架空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论调受到了当世人的普遍认可。 保守派觉得,他坚持了臣子的本分,坚决反对废立和弑君,不算大逆不道,只是比较激进一点而已。 激进派觉得,他不同意废立,还是有点迂腐,但君王不行就把他供起来当泥塑佛像,也不失为办法。 说实话,这种说法没有两边不讨好,反而两边讨好,达成一致,简直让我大跌眼镜,不由怀疑美貌是万能的,长好看的人说什么都对。 ——开个玩笑。 谢玄英的论点能得到正反两方的支持,肯定不是因为他好看,而是靠事实说话。 程谢夫妇当权的几十年间,皇帝几乎隐身了,但国家安稳,吏治清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错,史称“庆熙之治”。 人家用实力证明,皇帝不是必要的,一个好的内阁班底更重要。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现实基础,限制君权的说法才有了市场。 相反,如果国家动荡,吏治崩坏,民怨沸腾,相信大多数人更渴望圣君出世,一扫乾坤了。 夏中后期这段时间,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出现了许多思想流派,虽然在今人看来依旧保守,但在当时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 .w.co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