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排队买?” 店员是个年轻的小伙,热情道,“那倒没有,刚开始这本书运过来的时候,无人问津,就被放到那个角落去了,我们最近在主推这个漫画,你知道的,手冢的作品从没让人失望过。我自己也买了一本呢。” “那怎么突然火起来了?”记者好奇道,这本书从封面来看,就不是会活的类型,尤其他们国家的人喜爱漫画超过其他。 “谁知道呢?”店员摊手,“估计是哪个爱看书的无聊看到新书买回去试水,觉得好就推荐给别人吧。开始一个月都是没什么人买的,就一个月左右开始,有三三两两的人来买,然后就现在突然火爆了。估计真的是书好看吧,总不能是冲着封面来的,或者作者来的?” “听说叶予初这位小作者还有其他书籍,你们会进一些来卖吗?” “应该会吧,老板说过,卖的好的话,会考虑进一点作者其他书来卖卖看,毕竟有了读者基础了。” “你对极简生活是什么生活?大概知道吗?”记者问。 “那我可不知道,我不爱看书,估计是简单的生活吧。”小伙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后脑勺。 “细细想来,生活其实应该多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极简主义,就要活得干干净净,谁也别想打乱我的生活节奏。” “让我们一起来打卡,一个月内,每天扔一样东西。” “我的家空无一物,我夏天只有十五件衣服。” “我妈说在我们家除了我是多余的,其他的都有用。” “扔扔扔,是扔不出极简生活的。” “不囤物品,只存钱。” 记者将这些信息汇总,发了一篇热点新闻,其中总结了极简生活的十个小实践:1不买重复的物品;2少买衣服;3不买低频率使用的物品;4出门带水杯;5自己做饭;6及时替换;7有些快乐可以免费,比如阅读、运动;8精简朋友圈;9精简信息;10定期断舍离。 很快,《极简生活》在霓虹卖疯了,哪怕没买的人也基本知道有这本书,对它的内容也从新闻中知道了一些。 国内这本书本来销量一直不怎么样,这个年代的华夏还处于囤积时代,人们喜欢通过物品来表达内心,人们交际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用来谈论物品的,比如新衣服、化妆品、车、房等等。消费主义还没有盛行到泛滥的地方,不需要靠极简主义来进行压制。 不过也有一些人买这书来看看人生观、价值观,这种精简人际关系的想法倒是很新鲜。我们都知道华夏从来都是渴望交朋友的,认为多交个朋友多条路。突然出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观念,有些人嗤之以鼻,有些人还有好奇心。 霓虹国的销量和盛况被出版社公布出来,华夏人都懵了,难道是他们见识太少,看不到这本书的价值。这让许多陷入自我怀疑的人又反复地看了看这本书,而没买的人也凑热闹地买了一本回去研读,想看看在霓虹热销的书有什么魔力。 还真有不少人从中看出了别的生活真谛。 “精神颜值,外表颜值。在家里也要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 “亏等于馈,舍即是得。”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的老朋友,当我们从当初的无话不说变成现在的无话可说,你是都能理解我的频频举杯和偶尔的沉默。” 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也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 对此,叶予初不予置评,国内现在的确不需要这样的观念,等以后各方面冗杂之后,新的一代年轻人在重重物质和人际压力之下才会衍生出这种思潮。无论是思想,还是家居、用品等,都会倾向于less is re。 出版社看到这一情况,及时调整销售方案,将版权卖到了港城、台湾和欧美国家,在这些地方,港城卖得也不错,那里人多地小,极简主义给了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 及至年底,这本书卖出了五千万册,给叶予初赚取了大量外汇。可比在国内赚得多的多。 这也给叶予初提供了一个思路,赚外国人的钱似乎更加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