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村子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远不是一马平川、毫无阻碍的。自打村里那一个个新奇项目落地开花,名声就像长了翅膀似的,迅速传扬开来,游客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源源不断地朝村子涌来。这本是天大的好事,大伙的钱包鼓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村子处处洋溢着热闹与生机。
可谁也没料到,繁荣背后,危机悄然滋生。游客越来越多,村子的环境压力好似气球一般,被源源不断地充气,逐渐膨胀到了让人揪心的地步。先说这垃圾处理问题,以往宁静的村道上,如今随处可见被随意丢弃的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五颜六色的塑料垃圾在风中翻滚、打转,刺眼又扎心;村里的休闲广场本是大伙茶余饭后唠嗑、孩子们嬉笑玩耍的好去处,眼下却散落着用过的纸巾、吃剩的果皮果核,黏糊糊的污渍弄脏了地面,蚊蝇嗡嗡乱飞,弥漫着一股酸臭味;溪边更是重灾区,一次性饭盒、竹签沿着河岸堆积,清澈溪水不复往日的澄澈,浑浊不堪,还漂着些杂物,溪边的水草被垃圾缠绕,奄奄一息。
除了触目惊心的垃圾问题,村子的水资源也陷入了困局。游客蜂拥而至,用水量直线飙升,村里那几口老井,水位急剧下降,以往伸手便能舀到清凉井水,如今水桶放下去,要等许久才有水缓缓漫上,打上来的水还带着泥沙,浑浊得很。水龙头里流出的水也细若游丝,时断时续,村民洗衣做饭都成了难题,更别提那些依赖充足水源经营的农家乐,只能干着急。
噪音污染也成了村民的心头大患。村子里整日回荡着旅游大巴的轰鸣声、游客的喧闹声。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照进院子,大巴车的刹车声、喇叭声就突兀响起,惊飞了枝头栖息的鸟儿;白天,景区入口、街巷到处是人声鼎沸,旅行团的扩音器声此起彼伏,高分贝的嘈杂让宁静的老宅失去了往昔的祥和,老人没法安心午睡,孩子写作业也频频走神,宁静的生活节奏被搅得粉碎。
过度的游客踩踏让村里的植被遭了殃。曾经葱郁柔软的草地,如今被踏出条条黄土裸露的“伤疤”,草皮稀疏,斑秃似的,毫无生机;古树林里,为了拍出美美的游客照,有人攀折树枝、倚靠树干,不少老树伤痕累累,树皮剥落,有些脆弱的小树甚至被连根拔起。失去植被守护,雨天泥土随雨水肆意冲刷,村里的小道泥泞不堪,水土流失愈发严重。
住宿餐饮需求猛增,排污系统也不堪重负。农家乐、民宿排出的污水肆意横流,管道常常堵塞,污水外溢到路面,散发着阵阵恶臭,滋生大量细菌,不仅影响村子美观,还威胁着村民与游客的健康。长此以往,土壤肥力被破坏,周边农田蔬果的长势大不如前,村民收成锐减,繁荣带来的红利被环境恶化一点点吞噬,村子急需找到破局之法。
污水排放的难题也接踵而至,村里的下水道本就老旧,管径狭小,平日里应付村民生活污水尚显吃力,如今陡然增加这么多游客产生的污水,根本不堪重负。管道时常堵塞,污水溢出井盖,流淌在路面上,黑褐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恶臭,路人纷纷掩鼻绕行。有些民宿、饭馆缺乏环保意识,为图方便,私自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到附近沟渠,致使周边土壤被污染,原本嫩绿的植被泛起枯黄,生机黯淡。
这些棘手问题一旦冒头,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弦。我心里跟明镜似的,深知倘若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游客满心欢喜奔赴而来,本想寻一场惬意乡村游,可看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脏乱场景,体验感瞬间降至冰点,扫兴而归不说,回去后保准在网上大肆吐槽;那些精美的宣传文案、游客分享的绝美打卡照片都会沦为笑话,村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好口碑、打响的知名度,将会在顷刻间轰然崩塌,之前为发展付出的心血、挥洒的汗水都将付诸东流。
望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村子,往昔安宁的街巷,如今被游客塞得满满当当;垃圾肆意散落,溪水浑浊不堪,还有那日渐干涸的老井……不能再任由这乡村旅游把老家“毁”了,是时候行动了。
我先从垃圾入手,召集一群年轻村民和志愿者,手持喇叭,穿梭在村道、广场宣传垃圾分类。“大伙把手里垃圾分下类,塑料瓶、废纸放这边,厨余搁另一边,举手之劳,咱村就能变回干净模样!”起初游客不当回事,我便一次次弯腰示范分拣,碰上乱扔的,耐心劝阻,几天下来嗓子沙哑,好在大家渐渐养成了习惯,垃圾不再“横飞”。
水源问题棘手,我拉着村里几个懂行的老人、水利专家,沿着河道、井边反复勘察。最终敲定方案:一方面在村里显眼处设雨水收集桶,教村民引流屋顶雨水到菜园;另一方面,带领大伙修缮老旧供水管网,亲手拧紧一个个漏水阀门,看着水表转速慢下来,心里才踏实。夜里还组织村民开大会,定下错峰用水公约,谁违规就上门提醒,确保有限水源合理分配。
游客多了,生态承压,我自封“护林员”,给溪边、山林围上防护栏,挂上写有“爱护草木,脚下留情”的牌子;巡逻时,碰上游客折花踩草,赶忙上前制止,和声细语讲解植被保护的意义。农家乐排污杂乱,我联合村干部挨家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