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签到三国:霸王人屠,龙骑踏皇土
  4. 第14章 驱逐匈奴,龙骑出疆
设置

第14章 驱逐匈奴,龙骑出疆(1 / 3)


然而,这份惊喜他并未放在心上。

世上能让他董天当作惊喜的东西并不多。

董卓笑着扶起董天,问道:“董儿,你何时出发?”

董天略作思索道:“五日后动身。”

调动兵马、粮草、物资,整顿军队,再加上防备虎牢关一带的盟军,一通安排后,五日是最早的出发时机。

“好。”

董卓点头,“早去早回,为父等你凯旋,到时必出城门相迎!”

董天抱拳应下。

随即他下达军令,紧急备战。

五日后,西凉军以董天为主将,华雄为副将,率一万大雪龙骑军、两万步卒,浩浩荡荡开赴并州。

虎牢关的防卫则交由吕布和徐荣负责。

烈日高空,旌旗如海。

数万大军分成六列纵队,整齐朝并州挺进。

行军最前的,是一支杀气腾腾的骑兵。

白袍银甲,腰佩北凉刀,骑乘黑鬃战马,浑身透着肃杀之气。

骑兵之后是数万步卒,虽不及骑兵的威势,却也气势凌人,整齐前进。

中军之中,为首之人身穿暗银盔甲,手持霸王戟,胯下踏雪乌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其左侧是一位中年儒生,灰衣布衫,戴文士冠,面容平淡无奇,眸中偶露精光,令人不敢轻视。

右侧则是一位威猛的将军,身长九尺,虎背熊腰,双臂青筋暴起,显得力大无穷。

这三人正是董天、贾诩、华雄。

董天淡淡望向前方,问道:“文和,此次驱逐匈奴,你有何妙策?”

贾诩还未开口,右侧的华雄便抢着道:“对付外族,不过是杀戮,何须计策?”

“直接杀就是了。”

他轻蔑地冷笑,显然对南匈奴不屑一顾。

他确有自信的资本。

作为西凉名将,曾多次领兵战羌,立下赫赫战功。

羌族如此,匈奴亦然。

杀起来无非是一刀的事!

董天无奈一笑。

华雄的话倒让他想起了后世的调侃——脖子以下顶配,脖子以上少根弦。

的确,在他和大雪龙骑军的战力下,匈奴或许不足为惧。

但即便是胜负悬殊,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然只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贾诩笑道:“匈奴长居漠北,行踪不定,作战进退迅捷。”

“常常我军刚得消息,匈奴早已撤退无踪,难以追击。”

“若无良策,贸然进攻,哪怕有李傕、郭汜的两万大军相助,依然会徒劳无功。”

华雄听得皱眉,颇有不解。

他一向习惯直接两军对垒,不曾料到对方可能根本不应战。

“为何之前对羌族时未见此类情况?”他不禁疑惑地问道。

贾诩似乎察觉到华雄的疑惑,缓缓解释道:“当初在西凉,我们据守城池,所守范围有限,坐镇以逸待劳,自然能与羌族正面对抗。”

“但并州的局势大不相同。丁原去世后,并州精锐尽失,几乎沦为无人之地。”

“而匈奴军队通常不会驻扎城池,劫掠一番便撤退,踪迹难寻。”

“并州地广人稀,想要找到他们的主力并非易事。”

“更让人头疼的是,南匈奴恐怕会沿用他们的策略,化整为零,分散成小股部队劫掠各地,行动更为灵活,我们追击更加困难。”

“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具体情况仍需与李傕、郭汜将军会合后才能确认。”

早在情报传回洛阳时,董卓便命李傕、郭汜率两万兵马前来增援。

董天点了点头,心中暗自佩服贾诩的见识。

贾诩果然是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对局势分析得丝丝入扣。

华雄听罢,恍然大悟。

他思索片刻道:“既然匈奴能分散成小股部队,我们也可效仿,分兵各地搜寻?”

贾诩淡淡一笑道:“许多人都想到过这种策略,也曾有人试过。”

“结果如何?”华雄追问。

“并不好。”贾诩答道。

“为何?”华雄不解。

董天微微一笑,替贾诩回答道:“匈奴擅长小规模作战,而我们军队并无这种优势。”

“若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必败无疑。”

“原来如此!”华雄豁然开朗,抱拳道:“末将受教了!”

贾诩也赞许地点头,对董天拱手道:“将军见解卓越!”

他自诩熟读兵书,对此了然无疑。

而董天年仅十六、七,武艺绝伦,谋略亦深不可测,令他心中敬佩。

董天神色淡然,“不过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借鉴过往之智罢了。”

作为穿越者,他通晓华夏历史,对这类战法尤为熟悉。

华雄点头称是,又问道:“那将军,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董天平静道:“等与李傕、郭汜会合,再做打算。”

随着两日行军,董天率大军抵达并州,朝着李傕、郭汜的驻地前进。

此时,李傕、郭汜正愁眉苦脸地商议对策。

“我们在并州数日,连匈奴的影子都没见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