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4. 第157章
设置

第157章(2 / 6)


苏军相当于重建,但经过半年的血与火,仍然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过硬的老兵、基层指挥官,高级指挥官也越来越适应闪电战(从战争学习战争,不适应的老人都被淘汰了)。

再配合苏联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坦克、火炮的数量优势非常明显),苏军相对于德军的素质劣势逐步缩小。

反观德国,优哉游哉的生活仍在继续,当毛熊每一个妇女都投入战争及生产时,德国女人仍在家做家庭主妇;

1942年,是苏德之间军火产量最悬殊的一年(而且,德国之前的军火库存在1941年基本耗尽,进一步加剧其劣势);

在人力上,因为未进行总动员,其补充能力仍然堪忧,在与毛熊拼人力时往往力不从心;在军队素质上并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士气有所下降,同时由于毛熊人对战争的适应闪电战的威力正在下降。

更致命的是由于人力不足补充的大量仆从国军队战斗力较差,将在后续的战争中引起致命的后果。

所以,1942年的德军实际上是不可能战胜毛熊的,甚至失败也是必然的,战争的进程也印证了这一点。

来看1942年的战争进程。

首先,德国已没有能力像1941年那样全线进攻,只能在北线、中线保持守势,集中力量经营南线;

同时像1941年那样的大规模合围已基本不可能,导致德军的战斗效能大为下降,德苏的战损比对德军越来越不利。

克里木的胜利虽然辉煌,但相比1941年仍要逊色不少,对毛熊的打击有限。

后续对高加索、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初期仍然比较顺利,但是随着补给线的不断深入,德军攻势的规模也越来越小,以至于后来无法同时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进行全面深入。

重点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个真正决定战争的转折点。

前期德军较为顺利,在确定进攻后很快就功至城下,但后续德军始终未能攻下斯大林格勒这一城市,为什么?

苏军的英勇、瓦西里的神射、巷战的残酷等等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军通过顿河源源不断地将生力军送至城区(兵临城下电影的开头就是讲的这一幕)不断消耗德军,而德军的补充远远不足始终不能攻下全城;

当然德军此时仍掌握主动权,攻不下就慢慢攻啊,问题是为了攻一城就让自身的侧翼(第六集团军)薄弱不堪,其实侧翼的薄弱德军自身也明白,但高层并不认为苏军仍有预备力量(认为苏军有生力量都被斯大林格勒消耗掉了);

反观苏军,在源源不断地往斯大林格勒绞肉机添加炮灰死死缠住德军重兵集团的同时,尽然在短时间内集结了100万的预备队(生力军),在1942年11月19日突然发动反击,仅一天就突破德军薄弱的侧翼(罗马尼亚人驻守),第六集团军33万人被包围;

后续的解救行动也由于力量有限、冬季恶劣的气候无果而终(尽管有曼施坦因的出色指挥,德军战士的拼死奋战);

更糟糕的是随着斯大林格勒及第六集团军的覆灭,毛熊不断向东发展进攻,德军高加索方向的集群面临被整个包围的风险,德军终于下决心撤退避免了更大失败,但整个南线几近崩溃;

更让德军绝望的是,在南线苏军集中百万预备队反攻的同时,在中央集团军群一线也集中了近百万生力军发动了规模不亚于斯大林格勒的反击(天王新星计划))。

当然由于苏军指挥失误以及德军莫德尔的出色防守,未造成战线的崩溃,但德军仍然损失重大,也让德军对毛熊的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的巨大损失,虽说不能说德军败局已定,其仍有力量在1943年发起夏季攻势,但德军打败苏联已不可能,苏德战争的最好结局就是不断消耗苏军力量、缩短防线,最终在保有一定占领区的情况下停战;

也许没有西线盟军的入侵还有一定可能,但随着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的反击以及之后1944年的大反攻,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就像一位德军军官所哀叹的,浪费了两年单线作战的美好时光。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毛熊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

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

按苏军作战性质,会战分为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两个阶段。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在顿河西岸的辽阔草原到伏尔加陡峭河岸之间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

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军及仆从军不宣而战,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入侵毛熊国境。

德军沿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

经1941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