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4. 第154章
设置

第154章(2 / 6)


受类似的“胜利”,更不要说失败了。

故而,法国高层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1.未来战争要竭力避免与德国进行单打独斗的对决,而要竭力形成多强合击德国的联盟战争态势,尤其要注重与英国的结盟。

2.未来战争破坏力更大,要竭力在国境线外展开战场,尤其要竭力避免在东北工业区附近战斗。

3.未来战争仍是一场防御占优的战争,故而要竭力发挥防御优势。

先不论法军的判断是对是错,很显然,其中第二和第三条之间带有某种矛盾性。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攻势行动才能将战场展开于国境线外。

因而,法国要考虑的是如何将防御的战术优势与攻击的战略优势相结合,谨慎地选择推进的方向和时机。

第一条则很难做到。

因为当年收获惨胜苦果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法国,大英帝国也是其中一员。

因而,包括李德哈特在内的诸多英国战略家,纷纷高呼放弃欧陆责任,反对组建大规模陆军,不再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英国民众更是不断掀起反战浪潮。

在现实主义阵营中,则不乏认为德国威胁已经远去,现在要警惕新拿破仑帝国的声音。

当此之际,英国政府在制定欧陆政策时,难免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但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居然同时兼顾了如上三条,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态势,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马其诺防线的修筑。

马其诺防线首先是对防御占优原则的回归,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之所以修筑在法德边境线上,正是要逼迫德军日后重启施里芬计划。

假如战争在法德边境上展开,则很可能打成一场纯粹的法德战争。

这种战争,无论是持久还是速决,法国都胜算甚微。

但是,假如德军被迫重启施里芬计划,就将践踏低地国家的主权,从而威胁大英帝国的安全底线,这样才有希望将法德战争变成反德同盟的战争。

相反,如果法国将防线修在法比边境,不仅将横穿工业精华地区,而且等于逼迫德军从南路进攻。

这不利于法国达成外交目的,更何况,这一带土质松软,也不便于修筑重型混凝土工事。

到1938年的春天,大英帝国防御委员会已经意识到,法比边境的虚弱状态是一种“蓄意的引诱”,目的在于“迫使我们为了保护多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视为关键的一个地区而进行陆上干涉”。

因而,法国在法德边境上斥巨资修筑马其诺防线的同时,又组建了用于法比边境地区作战的精锐野战兵团(第1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

一旦德军越过德比边境,该野战集群就会和英国远征军一起迅速前出,进入比利时境内,沿戴尔河一线抢占有利地形,形成坚固防线。

这样一来,比利时就会一分为二,沦为下次大战的主战场。

而英法联军将形成自比利时至法德边境的坚固防御正面,锁死德军的机动空间。

接着,战争就会进入持久状态,英国将发挥海权优势,让德国逐渐失血而亡。

一站的胜利将重演,但英法联军付出的代价却会大大降低。

假如毛熊趁机在东欧展开行动,第三帝国还会败得更迅速一些。

当然,自古没有完美无缺的防线,这一次也不例外,马其诺防线有两大缺陷,但法国都已找到应对之策。

第一个缺陷存在于国家战略层级,一战后,法国出于遏制德国的目的,不仅阻挠德奥合并,而且在德俄之间扶植了一大批新生国家。

其中,波兰是铁杆的既反苏又反德的国家,法国非常注重与波兰的联合,以形成夹击德国的态势。

但是,马其诺防线的修筑,意味着一旦德军进攻波兰,法军无法提供有效的援助。

相反,如果德军进攻法国,反而需要相对弱小的波兰发起牵制性进攻。

也可以说,法国和波兰的联盟,对法国是无责任联盟,对波兰则是高风险联盟。

好在波兰高层多是有勇无谋之辈,长期奉行攻势国防,甘心承担联盟风险。

希大爷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要抢在西线开战前先打倒波兰。

“否则,波兰一定会趁我们在西线作战之机,对我们的后方发起突袭。”

实战证明,法军果然不愿越过马其诺防线去攻击德国,波兰因此被毫无悬念地消灭掉。

对法国而言,这个结果固然遗憾,但仍属于可承受的损失。

法国自信,只要英国参战,仍可击败德国。

第二个缺陷则存在于作战层级。

在法军南北两条防线的接合部——阿登-默兹河-色当地区,有一个相对防御脆弱的缺口,这里的法军(第2与第9集团军)的战斗力也相对较弱。

不过,在法军高层眼中,这个地区与其说是一个缺陷,不如说是一个精心挖掘的陷阱。

首先,从大兵团运动的角度看,当时的内燃机机动只能在作战和战术层面发挥作用,战略机动仍依赖铁路体系。

阿登山区远离铁路枢纽,又崎岖难行,极不利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