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杯盘狼藉,曲终有散。
第一天的宴会结束。
第二天,洪秀才携带学堂的学子,黄秀才携带孙山认识的学子,迎着秋风翩翩而来。
孙山赶紧迎上去,把大家请进来。
孙伯民和苏氏更不知所措地招呼两位秀才。
孙伯民,苏氏好话不擅长说,只一味地说些感谢洪秀才的话。
洪秀才也不介意,笑呵呵地跟孙伯民闲聊。
孙山的同窗就自然多了,都是半大小子,一伙人嘻嘻哈哈地游走在宴席中,大家说说笑笑,好不快活。
连姚治也来了,跟孙山说些祝福的话。
孙山一一接受,不过瞧了瞧,在一众学子中,还是孙山最矮,姚治第二矮,其他人长得飞快,孙山和姚治更追赶不了。
曾家俊欢快地说:“阿山,恭喜贺喜,来喝酒,好好庆祝一番。我先饮为敬。”
曾家俊饮完,就到梁参师兄喝:“阿山,想不到几个月不见,你就考上秀才了。”
梁参自从府试失败后,就退学了,直接回家继承家业,做起了杂货店的小老板。
李升师兄打趣道:“阿参啊,我们跟你也是几个月不见,你就成亲了,哎,我们也想不到。”
这话一出引起大家哈哈大笑。
洪翦跟洪秀才一样,不爱喝酒,抿了一口茶,笑着说:“阿山值得贺喜,同样阿参也值得贺喜。来我们干杯。”
这么一说喝酒的喝酒,喝茶的喝茶,大家相互干杯。
孙山也以茶代酒,跟大家干了一杯。
因为一群穿着长衫,文质彬彬的学子到来,吃酒的乡亲们变得拘谨了。
村长更吩咐把好酒好菜全端上,宴席比乡亲们的高了不少档次。
苏氏扯着孙山过来,指着好几个学子问:“山子,那些都是你的同窗?”
孙山点了点头。
苏氏又问:“哪些未成亲,未定亲的?”
说这话的时候,寒露就站在身边,脸蛋红红的,把头埋得低低的。
孙山一开始以为苏氏关心他,所以想了解他的同窗情况。
看到寒露含羞的模样,孙山秒懂了,这是苏氏想从中找女婿。
孙山皱着眉头说:“阿娘,除了那个穿蓝色衣服的同窗成亲,其他都未成亲,但我也不知道他们家里有没有定亲啊?”
孙山想不到苏氏竟然看中他的同学,随后一想,看中也不奇怪,能读书的家底起码不差,而且还是读书人,苏氏喜欢也正常。
至于寒露喜不喜欢,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当事人的意见不重要,父母的意见才是关键的决定。
苏氏点了点头说:“行,我知道了。”
又对着寒露说:“你仔细瞧一瞧,看看哪个顺眼的。也不要说阿娘胡乱替你做主。”
寒露羞得说不出话来,只轻声嗯了一声。
孙山有点担忧,赶紧说:“阿娘,你这样可不行。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万一四姐看中,别人看不中四姐,这怎么办?”
孙山真害怕“一见杨过误终身”。
万一四姐看中某一个,心心不念,又求而不得,岂不是害寒露一生?
不等苏氏讲话,寒露低声说:“山子,你也太夸张了,你的同窗又不是很俊,我怎么会非君不嫁呢。”
孙山一噎。
好吧,他的同窗的确不是“陌生君子润如玉”的那种俊,的确不值得姑娘非君不嫁。
苏氏满意地点了点头:“相看相看,看不中就下一个,哪有你说得那么严重。行了,山子,你去忙。阿娘有事做,不跟你聊了。”
说完就拉着寒露头也不回地走了。
孙山看着俩母女的背影,想不到苏氏办喜酒、相女婿两不误。
苏氏带着寒露离开后,安排寒露莫要出去,好好跟几个姐姐待着,特别不要在外面的学生跟前晃,免得被人说不端庄。
之后甩下寒露,去找张婶子。
今天洪叔和张婶子也来了,苏氏想着对于学生最熟悉的非这两个人莫属了。
她让孙伯民向洪叔打探,她则向张婶子打听,两人相互打听,看看哪个读书郎最满意。
寒露年岁不小了,得要定亲了。
孙伯民和苏氏倒是没想到借孙山的秀才身份,水涨船涨,找个富贵的女婿。
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底,也知道寒露的根底。
不能找太高门栏的,也不能找太低门栏的。
在孙山的同学中找最合适了。
一来是读书郎,比大字不识的小子强很多。二来读书郎有钱才能读书,起码跟自家不相上下。
特别能在县城找秀才读书的,家境更好了。
孙伯民和苏氏想着前三个女儿嫁得不错,他们的四闺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这些天倒是有些行商的过来探口风。
苏氏倒是乐意的,但孙伯民和黄氏觉得那些火急火燎来提亲的目的不纯,得要仔细打探才好。
孙伯民和黄氏更愿意找读书人。
起码读书多了,懂得道理就越多,像他们的山子一样。读书越久,越有出息。成为他们孙家的骄傲。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