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土豆、玉米,可成主粮!
设置

第一百三十五章 土豆、玉米,可成主粮!(1 / 3)


听到曹玮这肯定的答复,朱元璋提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没找错便好!

没找错……

那也就是说,眼前这些奇形怪状的土疙瘩,以及这些红红绿绿的,都是能亩产千斤的高产粮食?

顿时!

在朱元璋眼中,地上这一片沾满着泥土的脏乱作物,变得比金银还要贵重得多!

毕竟,黄金白银再如何好,也不能填饱肚子。

民以食为天,所有人只要活着,就得进食,就得填饱肚子。

只有有了足够的粮食,大明的百姓才不会再忍受饿肚子的苦楚,大明的士兵们,才能真正吃饱肚子,去跟敌人厮杀战斗!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粮食危机。

中原一直以地大物博富庶来自称,这么说倒也不算是虚言。

虽然中国历朝历代都没能彻底解决粮食不够吃的问题,甚至到了后世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人靠天吃饭依然是吃不饱肚子。

直到新中国成立,生产力猛增,国力强大之后,国人才逐渐不用为填饱肚子而担心。

但比起中国周边的各国,他们的日子泽过的更加拮据。

最通俗易懂的,就是历朝历代在中原以北都有不同的草原部族盘踞,

匈奴、东胡、突厥、回鹘、蒙古、契丹、女真、鞑靼、鲜卑、羌、党项、乌苏、柔然……

这些游牧民族世代生活在大漠或草原之上,不能稳定生产,更是饥一顿饱一顿,所以他们才在生存的高压之下,一次次的想要侵入中原。

中原的士兵在上战场时可能吃了个三分饱或者半饱,这些游牧民族的情况只会更惨。

人不吃饭就没力气,饿着肚子的士兵,怎么都不可能打的过吃了五分饱的士兵。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中原强盛王朝出现,游牧民族便不能与之相抗衡。

此时的大明,正是中原又一個正在冉冉升起,一步步壮大的强盛王朝。

大明的生产力比起前朝历代,也都有着显著提高。

但生产力都是由人生产的,生产力提高,就意味着人口增多,人口多了,就要吃更多的粮食。

大明依旧存在着令人不能忽视的粮食危机。

每到寒冬来临,富庶的南方情况还好一些,而比较偏北方得各地都会涌出许多流民,成百上千,甚至上万!

或者时年碰到地方上有天灾,摧毁庄稼,毁坏房屋,也会生出数不清的流民。

朝廷会拨出一定的粮食去赈灾,但杯水车薪。

流民太多了!

朝廷在赈灾的同时,也要考虑军队供养和以备危机时刻之需,不能将国库中的粮食一股脑全部拿出来赈灾。

主要的问题……还是粮食不够吃!

曹玮用十二年时间为大明培育出了高产麦子,只这一件事,曹玮就足配享太庙,名留青史!

朱元璋之所以屡屡破格提拔曹玮,让他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成了大明的柱国,成了大明朝最顶尖的勋贵,也正是因为曹玮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他给出这样的嘉奖!

这次曹玮提议开海,在开海之后又让马和出远洋寻找高产作物回到大明。

如果这些作物在种植之后,真的能有超千斤的产量……

那么!

曹玮足以成圣!

乃是救天下万民不再受饥寒之苦的圣人!

而大明也再也不会缺粮食吃!

百姓们再也不会饿肚子,大明的士兵也都能吃饱了饭,有足够的力气去打仗!

吃不饱饭的大明就已经如此强大,灭北元!占倭国!

那吃饱了饭的大明又该是何等的强盛?

想到这里,朱元璋激动的身体都在轻微得颤抖。

“快!快!把这些粮食都给咱收起来,好好保管!”

户部尚书赵勉赶紧令手下的几个侍郎和郎中,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将红薯土豆收起来。

突然,朱元璋像是想起来什么。

“慢着!”

他看向曹玮,问道:

“曹爱卿,这些作物种植之时可有要注意的事项?”

大明此时的主要食粮,麦子和水稻分别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比如说麦子耐寒,可以在全国各地种植,而水稻耐寒性远不如麦子,在低于零度的影响下极易影响产量,甚至将幼苗冻死,所以在种植时要十分注意。

在朱元璋想来,像番薯土豆这种产量奇高的宝贵作物,可能需要更加精细些的种植方法。

曹玮上前两步,来到地上的一堆作物前面。

“此番薯,喜爱透气和排水性好的松软沙土环境,直接种下便可,种植后多施些粪肥。”

“此土豆,种植时将其切块种下,与番薯不同,土豆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需要常浇水保持土壤的潮湿,幼苗时期是水需求量最大的阶段,而后来的成熟期则不宜施水过多。”

“此外,土豆是可以替代麦子水稻作为主粮的作物,需要更多的养分,然而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让茎部直接的和肥料接触,防止茎部被烧伤。”

“此玉米,同样可做主食,种植需把握时间,一般玉米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