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4. 第342章 天赋这个东西,藏都藏不住
设置

第342章 天赋这个东西,藏都藏不住(2 / 3)


胜利。”

这一番话,卫青倒是难得没有再语出惊人,而是和主流观念保持了一致。

或许听起来挺扯淡的。

汉匈平城战役?

赢了?

嘿!

赢麻了是吧?

特么皇帝都让人给包围了,差点就开国又殉国了,还好意思说自己赢?

关中子弟:北军精锐,在白登山冻死冻伤冻残数千人,编制都冻没了,还嬴?

脸都不要啦?

但事实,从整场战役的进程,以及战前战后,汉匈双方的国境线、实际掌控区域的变化,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在平城战役前,马邑,是汉家毋庸置疑的最前线!

而且彼时的马邑,和如今的云中城一样是从汉家的北境实际控制线孑然凸出,孤悬边境线外数百里的钉子!

韩王信迁都马邑的请求,之所以能得到彼时的太祖高皇帝,以及长安朝堂的认可,就是因为马邑在当时的重要性,不亚于如今的云中城。

韩王信迁都马邑,以诸侯之身、以国都之重坐镇马邑,才使得汉家的北境线推到了马邑一线

而在韩王信迁都马邑之前,自晋阳到马邑的数百里区域,其实都是汉家的名誉版图。

在地图,汉家掌控如今的整个代国,并以马邑作为前线,以代都晋阳或者说是彼时的韩都晋阳作为后方指挥部。

但实际,汉家根本无力镇守马邑。

真要是打起仗来,马邑转瞬即失,楼烦顶多只能紧闭城门自保

匈奴人的军队,很容易就能推进到代国腹地,甚至出现在晋阳城百里以内的范围。

至于马邑,以及马邑以北的武州塞即如今的雁门郡,乃至于更北的云中,那更是想都别想。

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韩王信迁都马邑以镇边关的提议,才能得到长安朝堂的批准,且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猜疑。

因为这么做的利益,实在是太过于显而易见

以至于都到了整个长安朝堂,都被达成对马邑一线的实际掌控这一巨大利益蒙蔽了双眼,乃至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愣是没人看出韩王信此举暗藏祸心。

战役之初,韩王信于马邑献降,听着确实是令人气愤不已

韩王信倒戈相向,也确实让当时的汉北边关措手不及,为北方防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但从实际的战略得失来看,韩王信判汉降胡,临阵倒戈,更多的还是令人气愤,对汉家实际造成的打击,也主要集中在政治威望方面。

至于原因,也很好理解。

汉家本来就几乎不曾掌控过马邑!

在韩王信迁都马邑之前,汉家的实际掌控区域,本就不包括马邑、楼烦,即赵长城一线!

所以韩王信临阵倒戈,看去是让汉家失去了马邑、楼烦一线的控制,将战线推入了代国腹地

但实际状况,其实就是一切都回到了韩王信迁都马邑之前,汉家以晋阳作为支点,来顶住代地北方防线的状况。

非要说韩王信对汉家造成了什么损失,那也就是韩王信带着一起判汉的几万兵马,让汉家账面的武装力量损失了几万人、匈奴人账面的兵力多出了几万人。

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

而在韩王信倒戈,并因此彻底引发汉匈平城战役之后,一直到太祖刘邦身陷白登之围,汉家整个北方防线,其实都是在缓慢往外推的。

韩王信倒戈,马邑、楼烦一线失守,汉匈边境控制线回到最初的模样

待太祖刘邦御驾亲征而来,并与冒顿单于的主力大军对,更是连战连捷,将匈奴人如赶羊般,朝着马邑的防线赶去。

固然,一场白登之围,让整个汉室天下都绷紧了心弦,甚至是惊惧交加,瞠目结舌!

但最终结果却是:太祖刘邦轻敌冒进中了圈套,身陷白登之围,冒顿单于兵围白登,却也根本无法彻底收缩包围圈只能围,却根本无法对包围圈内的刘邦所部先锋,造成实际的军事打击。

后来的战后统计,也从侧面印证了那场垂名青史的白登之围,双方根本没有爆发太过激烈的军事冲突。

白登之围,从刘邦陷困,到援军赶到解围,这前后七天的时间里,刘邦所部先锋部队,总共战死、负伤不过数百人。

考虑到当时,冒顿单于手握十数万兵马,刘邦的先锋也同样有两万余人,且大半由禁军:北军精锐组成,就不能得出结论这数百人的伤亡,基本都是匈奴人在山下挽弓抛射所致。

反倒是彼时的腊月凛冬,以及山的极寒天气,让困守白登的汉军将士冻死冻伤,乃至饿死了数千人。

待灌婴、周勃等大将率汉军主力援抵白登,并做出一副要从外围反包围冒顿主力的架势,以此逼迫冒顿退兵之后,战事的走向,便彻底朝着有利于汉家的方向狂奔了。

刘邦先锋在白登,冒顿是十数万重兵围困之,却一时半会儿根本吃不下刘邦的先锋部队

而从外围作势反包围,将冒顿所部大军困在更大范围内的汉军主力,却也是有足足二十万之众!

作为游牧民族史,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开国之君,冒顿当然明白匈奴骑兵的优势,并不在正面对抗汉军步兵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