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宋:从死囚到开国皇帝
  4. 第122章 琉璃池上书生头
设置

第122章 琉璃池上书生头(1 / 3)


小丫鬟坐在门槛,望着街道直叹气,李公子已经许多日没来了,也不知是不是忘记这里,还是有了新去处。

东家还说今日是休沐,从下午就搭上了台子,摆着花灯和绫罗,搭成彩色的棚子,瞧着热闹又漂亮,为的就是今晚能有更多来客。

来客进了不少,却不见最紧要的一人。

一直等到黄昏,小丫鬟都没瞧见李公子的身影。

正叹着气,眼睛忽然晃了晃。

小丫鬟眯着眼睛,远远看见太阳底下有几个光头。人走近了些,才看到那些人脑袋并非是全秃,而是剃去了头顶和后枕的头发,只留下耳朵和鬓边。编着辫子,短衣长裤,下穿筒靴。

手上拿着毡帽,正跟同伴大声说话。

瞧着凶神恶煞,一看就不知是哪个部落的人。小丫鬟从门槛一骨碌爬起来,连忙避了避,想要钻回门子里。

那些人却在她门口站住了。

为首一人站定,眯着眼,用辽语念出名字,“江南居。”

“二哥!”身后一人壮汉大声问,“江南是哪儿啊?”

“闭嘴。江南……那是宋人的地方。”为首那汉子说,他生的魁梧,瞧着却很细致,叫住小丫鬟问。

“听说最近出了个貌若天仙的花娘,就是你们这儿的人?”

小丫鬟想要点头,却有些不敢动弹,脖颈僵在那里,怯生生发着抖。

为首那人却像是得到了什么答复,径自迈了进去,身后跟着那几个壮汉,其中生的最壮的那位明明是个穷凶极恶的大汉,却跟小孩子一样,喋喋不休地问。

“是不是就是顶有钱的地方?俺听说他们宋人都有钱,吃东西时吃一碗肉扔一碗肉,一匹布就值俺们好多头羊。”

他声音大,生得高大魁梧,嗓门又粗,说起话整个屋室都带着回音。

吓的小丫鬟直发抖,想起来这些部落里的人向来野蛮,脾气上来就能直接把人抢走。

“闭嘴,没里野。”

为首那人用辽语骂了一声,拨开眼前的细纱,发现里面还题了字迹,露出探究和玩味的神情。

“二哥,你看什么呢?”

身后凑过一个热烘烘的脑袋,被称呼“二哥”那人拽回被兄弟攥乱的纱帘,给了他一脚,道:“看诗。”

“没里野”悻悻地低下了脑袋,声如洪钟地嘀咕了一句。

“诗有什么好看的。”

小丫鬟战战兢兢,缩着脑袋,一声不吭站在旁边,生怕被这些草原上的大汉想起来,她喉咙里有一句话压着不敢吭声。

进她们花楼里是要钱的……

但小丫鬟不敢催这些人,她耷拉着小脑袋,看着这些剃头的壮汉用粗手扯着她们楼里的纱帘。那帘子是好布,一匹要好些钱呢,这些人也不知洗没洗手。

她低着头想,今天糟透了,没等来李公子,却等来这些莽汉。

纱帘要是被他们扯坏,回去说不得要挨打。

正低着脑袋想着,小丫鬟忽然听到那莽汉的声音,是被称作“二哥”的那个人念的,一字一顿,说的很缓慢,腔调古怪,还念错了几个字。

“缪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日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甫清流……”

这些人竟然能看得懂这些诗?

小丫鬟抬起脑袋。

为首那人与她对上视线,问:“你有话说?”

小丫鬟有些后悔,自己作什么抬这一下头,现在好了,被这些草原上的汉子叫住。但这些人连诗句都读错了,再加上她还听过这诗词后面话有别的说法,这些人都不知道。

这些部落的汉子好似也没那么厉害。

诗里的是蓼花不是缪花,是满目不是满日,后面清流之前的那字不读甫,明明是一声……

小丫鬟咬了咬嘴唇,心里给自己鼓着劲,鼓了几个呼吸,还是不敢把这些话说出来,心里埋怨着自己,怕这些人等的烦,局促不安地开口:

“这诗后面还有两句。”

“没里野”大声嚷嚷道:“二哥,咱们好不容易得空,进了这花楼,不去看姑娘,怎么还在这说个破诗?”

说的让旁人侧目,座内宾客都侧目而视,或明视或暗视,等着看这些格格不入的草原汉子们的热闹。

那被称呼“二哥”的人没有回身,又呵斥一句。

“闭嘴。”

低下头问小丫鬟:“是哪两句?”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小丫鬟说。

那位“二哥”生涩地念了一遍,他记性极好,只听了一遍,就把这些字句记住,完整念了一遍给小丫鬟听。

“听闻你们汉人写文章都用古人的故事,前面那句读着古怪,是什么意思?”

小丫鬟心里道,这些人难道还知道汉人作诗赋喜欢用典?

如果是之前,小丫鬟是绝不会知道这些古人典故的,但李公子曾经看到这纱帘,与身旁几位娘子说起这诗词,点头称好,小丫鬟就记住了,悄悄缠着懂诗书的姐姐问了许多。

别人都不知道的是,她曾经在一旁侍奉,见到这位李公子读着诗集,上面就写着一首关于荷花的诗,她趁着李公子休憩的时候偷偷瞧过,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