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4. 第361章 凉山的马铃薯
设置

第361章 凉山的马铃薯(2 / 4)


和会理相距两三百公里,路全在山里,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开车两三天下来,人都散架了。

难以想像,当初向天山是怎麽来去会理的。

就为了亲眼看一看麻风树长什麽样子,一来一回起码得五六天时间吧。

向天山那老头在忙,李德明不好打扰,也只能跟着看了起来。

现场会来了不少人,有农民,有乡镇,有其他区县,有州里的记者。

但这会儿现场的主角却是凉山人离不开的小小土豆。

青山绿水金土豆!

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粒粒金黄丶圆滚的土豆被飞快地翻出土壤,铺满田地。

村民紧随其后,将翻掘出来的土豆捡拾丶去泥丶装筐……

而一旁的向天山还在向领导和村民们普及脱毒种薯,以及配套技术。

「以前种马铃薯太随意了,密度低丶排水差。」

「经过实地调研,以及参考陇省定西的成功经验,我们推出了双行高厢错窝垄作技术。」

「每窝能种4400窝马铃薯,加上多施农家肥丶有机肥和磷钾肥,每亩产量普遍能达到5000馀斤。」

此话一出,现场都安静了几分。

高产5000斤并不奇怪,州里研究院采用原种的试验田也能做到。

但一说到普遍丶平均,就没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而且这不是原种,以1级种和2级种居多。

凉山光热条件比定西更好,一般来说,使用了新的优良品种,一亩产量能达4000斤就算是高产,自留种更是只有2000斤的水平。

而5000多斤的产量鲜有人能做到。

全体与会者都感到有一点点震撼,昭觉拿出来的可是上万亩的马铃薯现场。

那堆积成山的马铃薯可做不了假,农户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欢喜雀跃可做不了假。

村支书阿的木呷喜滋滋地说:「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全村仅销售马铃薯的收入就已经达到260万元!」

村民也踊跃表现,有人拉着记者走进家里的屋子拍照。

几个房间里都堆满了马铃薯,院子外还用毛毡修了两个贮存马铃薯的粮仓。

「我家种了近30亩洋芋,平均亩产5000多斤,卖了12万多斤,已经赚了快3万多元了!」

「我家种了28亩洋芋,一亩也收了5000多斤,已经按每斤0.36元的价格卖了10万斤,去掉成本和运输费,也赚了2万多元呢!」

「我们这儿的马铃薯都不愁卖,在地头就有人来收了。」

现场丰收的场景是极为火热的,但李德明的内心却有点焦躁,还要等多久啊!

靠!

老子跑一趟容易吗我?

马铃薯都是穷哈哈才种的。

他才不种。

这些『赚钱』的村民怕不是请的演员!

李德明趁着一个间隙,凑到了向天山的身旁。

「老向,老向,是我,会理麻风树的李德明,提前和你联系过的。」

「你再等等,现在走不开。」

随便敷衍了句,向天山便转身和各个村民和合作社打交道去了。

他生于昭觉,年少求学考了农大,最后留在北方,搞过科研,又进了行政体系,再到企业,蹉跎半生。

世事无常,原本想创业,最后又回到了山沟里种起了土豆。

年轻时,他觉得家乡没救了。

这里的人愚昧无知,嗜酒嗜赌,毒品猖獗,爱滋泛滥,贪婪腐败,懒惰成性……

他的家庭就曾被这里毁了,人性的恶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除了人性,这里还有天堑。

被横断山系阻隔的凉山地区,高山峻岭,河谷纵横,犹如一座孤岛。

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人背马驮,溜索渡江,爬藤梯,地震丶滑坡丶泥石流……

李白的蜀道难也道不尽这里交通的艰险。

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个通关游戏,那麽川省凉山绝对是全S级难度的存在。

但回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里虽然依旧很烂,但却在变了。

农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观念也在改变。

放在以前,他是不敢相信有村民愿意买0.5元/斤的马铃薯种薯。

一亩需要400斤种薯,那就是200元!

然而,这一两年里,他推广天禾繁育的天薯系列品种时,却有不少村民愿意踊跃尝试。

难度比他预料的小。

他还去学校看了看,认真学习的人又多了那麽几个。

在家里时,也偶尔有学生来登门求教,他知道这些人以后大多不会回来了。

但走出去也好啊!

最关键的是省里和国家也没放弃这块偏僻之地。

雅西高速已经开建了。

外国专家曾放言这里是建设铁路的禁区,但成昆铁路已经通行了38年。

而今又有雅西高速,如果通行了,那一定是最美的高速公路之一。

另外,还有前赴后继前来支援建设凉山的各路基层人才。

这些,都让向天山看到了希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