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柳长富有两个儿子,二伯柳长贵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加上柳长青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全部加起来才五个孙子,两个孙女。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家庭规模并不算大,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单薄。
所以之前,爷爷奶奶对柳长青一家很失望,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第二个是残废,第三个才有了老幺。
而今柳峰的回归,给这个家族带来了新的人气。
柳峰也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热情,他恭敬地向他们问好。
看着柳峰,他那一副懂事乖巧的模样,让老人心生欢喜。
爷爷奶奶大伯大娘,眼中满是说不出的满意。大伯娘更是拿出早已炒熟的瓜子和花生,一把把地抓进了柳峰的两个外兜。
在大伯娘家,柳峰没有见到大哥。
大哥柳兴满,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此刻却并不在家中。
家里人正在四处托人给他说亲。
大伯娘炒制的瓜子和花生,原本就是为了招待那些时常上门为柳兴满说亲的媒人。
在农村,各家都不富裕,瓜子花生也不是随时都可以吃到的,柳峰中这次赶得正巧。
二哥柳兴意则正在上高三,明年的高考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大伯只给只给二哥一次机会,若是考不上,就得回家种田。
柳峰到来的时候,柳兴意刚好从房间走出来,便简单地跟柳长青和柳峰打了个招呼后,便又急匆匆地回到房间,继续温书去了。
按照柳峰前世的记忆,明年同村有三人参加高考,柳兴意考的成绩最好,但还是落榜了!
大伯真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没有让二哥复读重考,让他下了学,和他一起种田。
二哥柳兴意很不甘心,多年的寒窗苦读一下子化为泡影,可是没人给他复考的机会。
他只能自责,是他没有考上大学的命,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就能一定考上吗。
但是,他没敢想过,如果自己考上了呢?考上了呢?
这将慢慢成为了他一辈子中,最大的遗憾!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能出人头地的机会,就这样同他擦肩而过。
与此同时,同村的那位成绩并不如柳兴意的陈三,他也做好放弃学业的打算。
全村三人的高考成绩,他考的最差,他是最不想复读的那个人。
何况,另外两个人都不上了,他跟着也不想再去复读。
但他的老母,却用棍棒连轰带打,把陈三赶去了学校,最后还放话道:“你必须好好给我复读,什么时候考上大学为止,若敢不从,我就打断你的狗腿!”
当时,有很多村民纷纷劝说陈母:“你儿子不是读书的料,你打死他也没用啊,何苦非要这样去逼迫孩子呢?”
大伯在一旁也附和道:“是啊,我家兴意没考上就没考上吧,不是我没有给他机会,是他没有那个上大学的命!就只能跟我种田!”
一时间,村里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种田也能吃饭。
在这种氛围下,其他两家的小孩也毫无悬念都下了学,开始跟着家人到田间地头去劳作,起早贪黑,风吹日晒。
刚开始的时候,陈三看着他们下田种地、下河抓鱼摸虾,心中也充满了羡慕。
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似乎也很不错,于是心思便没有完全放到学习上。
有一段时间,陈三自暴自弃,又萌生了放弃复读的念头。
每当他向陈母流露出这样的想法时,迎来的却是母亲那无情的柳枝条,一次次地抽打在他的身上,疼痛钻心。
“你身体瘦弱,做不了体力活,不读书你还能做什么?犁田耕地你能行吗?你就甘心一辈子困在这个贫穷的山沟里吗?你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走!”
陈母正言厉色,一次次堵住陈三的后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三和陈母成了全村人嘲笑和讽刺的对象。
村民们议论纷纷,认为陈三不是读书的料,再复读也是白费力气。
慢慢地,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子里少了陈三溜出来偷玩的身影。
转眼三年过去,陈三第一次复考落榜,第二次依然落榜。
终于,在复考的第三年,考上大学,之后的陈三,仿佛突然开了窍似的,他一路顺畅地读到了研究生。
全村哗然,再次引起了轰动。
曾经那些对陈三和陈母,冷嘲热讽的村民们,如今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他们每次见到陈母,都热情地凑上前来,夸赞陈母教子有方,言语中充满了敬佩。
那些家里没有孩子上学的,也想听听陈母是如何将原本不开窍的陈三,培养成为大学生的。
而那些有孩子正在上学的家庭,更是殷勤地向陈母讨教经验。
自那以后,村里的孩子们可算是遭了殃。只要不好好学习,就会挨家长的揍,学习成绩一旦不佳,也难免受到责罚。
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仿佛成为了村庄里的一种新风尚。
大家再也不认命,相信大棒之下,也能打出大学生来!
在村子里,时不时就能听到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