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的是,新上任的书吏可能大字不识几个,还是个曾经的匪寇!
他都懒得用怀柔手段,直接强硬行事,恐怕再过几年,县衙就要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老刘员外说:“赵弼这个知州,只知道捞钱和写诗。他不愿插手吏治,对吏房的事不管不顾。”
“昏官!” 刘崇信气愤道。
老刘员外担忧地说:“我在想,再过半个月就要征夏粮了。钱主簿把吏员都得罪光了,他不怕收不上夏粮?他敢这么做,肯定有后招,而且是冲我们王家来的。被他斥责的赵里正,和我家是世交,是我的心腹。被他撤换的孙书吏,也是我的得力手下。他还赶走几个灰衣吏,都是大哥提拔的人。”
刘崇信苦苦思索,还是想不明白。
老刘员外说:“我越想越糊涂,只要我在,只要大哥在,他能有什么好处?他本本分分当主簿,花个十年八年慢慢掌控县衙不好吗?非要这么急。”
嘀咕一阵,老刘员外又说:“想不通就不想了。过些日子,你和刘三郎回济州城,一定要好好读书,早日考中进士。只要你中了进士,就算衙役都被钱主簿换完,我们王家也不用怕。”
刘崇信说:“父亲放心,我受李大郎指点,学会了八股之法,写经义文章进步很大。”
“八股文真有这么神奇?” 老刘员外问。
刘崇信答:“掌握了八股之法,平庸之人也有机会考中举人。我再钻研一年半载,有六成把握考中进士。”
老刘员外笑道:“这李家父子,真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分。父亲会种地,育出的种苗越来越壮。儿子擅长经文,教了你不少学问。要是你真中了进士,把咱家田产送他们两三成也值!”
确实划算,下河村地处偏僻,当地主也就那样。
而进士要是能外放,做到知州级别,兼并土地易如反掌。
……
李然坐在院子里喝茶,等了会儿,见父亲抱着一堆书出来。
“乡学课本,来搭把手。” 李国强说。
李然孝心不足,只拿了一半,另一半还让父亲抱着。
李国强也习惯了,后悔以前没多教训儿子。
“《十三史启蒙》,这是什么书?”
李然翻开一本教材,边走边看。看了几页就开始快速翻,然后惊讶道:“天呐,给小孩看这个?这太难了。”
《十三史启蒙》和《三字经》类似。
但《三字经》只涵盖秦汉以前的内容,还有不少天文知识。
《十三史启蒙》里的典故,一直写到唐朝为止,全是神话、历史和人物故事。要是几百年后,能把这本小学教材读透,绝对是历史大神,在网上讨论历史没人能辩得过。
李国强好奇接过来看,读了第一句就愣住了:“房玄龄是谁?”
李然说:“唐朝名相,唐太宗的重要谋士,为贞观之治立下大功。”
李国强继续读,字都认识,可连起来就不懂了。
开篇几句,就涉及好几个历史人物,李国强只认识卫青、王维和孟浩然。
李国强忍不住问:“卫青我知道,韩柳又是谁?”
“呃……”
李然解释:“韩柳不是一个人,是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唐宋八大家’这个说法和他们有很大关系。李院长,我觉得这本书先别教。我大概翻了下,里面好多典故我都没听过。这本书的作者太奇葩了,正常点的人不会写给小孩看。几百年后,估计很多历史教授都不敢说全懂。”
李国强在半路停下,把蒙学教材都翻了一遍。
看完后,李国强压力巨大,觉得自己这个副院长,都没资格教小学生了。
沉思片刻,李国强说:“我要重新设计课程,增加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减少历史人文内容。”
李然突然有个想法:“李院长,要是村民愿意送孩子来,我们可以不收束脩。十岁的孩子,到了金兵南下时,也二十多岁了。多教他们些实用能力,语文和数学一定要教好,培养出来就是抗敌的力量啊。”
“数学肯定要教,罗马数字也要教。” 李国强没回应抗敌的事。
父子俩抱着书回家,还没进院门,就听到有人喊:“李大哥,我来投靠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