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在北宋的日常
  4. 第15章 书房中的思索
设置

第15章 书房中的思索(1 / 2)


“真舒服啊,好久没洗得这么畅快了!”

李国强端着油灯往客房走,李然在后面伸懒腰、踢腿,还时不时来个武术动作。

在山里折腾了这么久,一路披荆斩棘,又饿又累,精神高度紧张。这期间,还遭遇了野兽和坏人,身心都到了极限,现在终于能放松一下了。

洗澡能放松身心,白天和小孩玩耍嬉闹,也是一种情绪释放。

人毕竟不是机器。

屋里有个类似书桌的物件,李国强把油灯放下,转身观察屋里的布置。

李然也在四处打量,看到角落里有个箱笼,就像《倩女幽魂》里宁采臣背的那种,他猜测道:“这儿可能是男主人的书房。”

李国强拿起桌上一本书,封面上写着《启蒙杂字》。

翻开一看,全是像儿歌一样的打油诗,都是常用字组成的,方便小孩子学习简单字词。

靠墙的床榻比较窄小,大概是读书累了用来休息的。

李然称赞道:“这男主人挺有品味啊,就几间茅草屋,还专门弄出个书房,还有休息的小床呢。”

李国强扭头一看,赶忙制止:“别乱翻人家箱子。”

“没锁呢,找本书看看。” 李然把榻下的一个木箱拖出来。

打开箱盖,里面全是书!

为了防潮,箱底和箱壁都垫着干草。

李然拿起几本看看书名,惊叹道:“这是书香门第啊,北宋科举要用的书都在这儿了。”

“我瞧瞧。” 李国强来了兴致。

李然把科举相关的教材挑出来,剩下的书放回箱子。

一共挑出七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孟子》、《诗经》、《尚书》、《易经》、《周礼》、《礼记》。

李国强看完书名后说:“果然和明清不一样,不是考四书五经。”

李然解释道:“《论语》和《孟子》是必考的,宋朝人叫兼经。另外五部是大经,选其中一部学就行。所以北宋后期科举,只学三部经书就能进考场。”

“那倒简单,花个十年,把三本书死记硬背也能背下来。” 李国强点头。

“这是改革后的情况,” 李然说,“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别说科举考试的书,单是科举科目都能把人搞晕。”

李国强疑惑地问:“科目?”

“你可以理解成专业,” 李然解释,“最好的专业是进士科,其他的统称诸科。像什么九经科、五经科、三传科,五花八门的,每个科目的教材还不一样。”

李国强问:“王安石变法的成果不是被政敌废除了吗?”

李然回答:“科举改革这部分没废除,因为在科举改革上,王安石和司马光意见一致。当时的名臣里,只有一个人反对,你猜是谁?”

“苏轼?” 李国强说出一个名字。

李然很惊讶:“你怎么知道?”

李国强说:“我就知道当时的名臣有王安石、司马光和三苏父子。”

李然无语了。

“这么看,苏轼像是顽固派了。” 李国强说。

李然详细解释:“苏轼也不是完全反对科举改革,他只是反对取消诗赋。但这是改革重点,因为改革前,诗赋在进士科里占比很重。诗和赋写不好,考进士肯定落榜。”

李国强发表看法:“确实该取消诗赋,哪能靠文学作品选官呢?诗赋改成什么了?”

“策论。” 李然说出一个现代词汇。

“呃…… 有道理。” 李国强评价道。

苏轼还反对试卷糊名,理由是可能选出道德有问题的人。

李然拿起《孟子》,走到书桌前,借着油灯的光翻看。

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孟子章句》,是东汉经学家赵岐做的注解。

李然只读过朱熹的《孟子集注》,大学的时候随便翻了几章就扔抽屉里了。

后来搞自媒体,为了做理学相关的视频,他把《四书集注》翻了好多遍。古文水平倒是提高了,可惜视频点击率低,还掉粉严重,因为客观评价朱熹会被网友骂。

此时看赵岐的《孟子章句》,李然不禁想起《孟子集注》。

朱熹的批注清晰地浮现在脑海,和赵岐的批注对比起来。

看了几页,李然大概明白了。

赵岐的批注中规中矩,很守规矩。朱熹的批注则有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了 “六经注我”,整篇都用《孟子》来阐述理学。

正准备把书放回去,一张纸从书里掉出来。

李然捡起来看,纸上抄的是王安石的《王霸论》。末尾还有抄写者的读后感: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安石不但是改革家,还是重要的理学家。

《三经新义》是改革派的思想武器,被王安石定为科举唯一指定参考书籍。司马光掌权后,也只敢禁王安石的《字说》,还是允许考生用《三经新义》答题。

没办法,这三本书太厉害了!

甚至后来朱熹写《四书集注》,也是沿着《三经新义》的路子。

李然快速翻完整本书,发现里面夹了好多小纸条。除了王安石的文章,还有二程、张载、司马光、吕惠卿等人的作品,内容都是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