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月明秋水
  4. 第102章 按图索骥
设置

第102章 按图索骥(1 / 1)


先祖雄风,足以让后辈仰慕、敬仰与缅怀。

仔细想来,赵子龙赵云将军,曾经两次救下蜀汉后主。

血战长坂坡的那一次,子龙将军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如此佳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而另一次呢,则是横江截阿斗了:那孙夫人本来打算把后主带回东吴去的。只是,在我们蜀汉一方看来,孙夫人如果一去不复返,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子龙将军冒着冲犯主母之嫌,在那船上,明确提出:孙夫人回东吴奔丧或省亲什么的,大可自便;至于幼主嘛,一定是要留下的。

这样说来,我这次奉命缉凶,倒有点第三次的感觉了?

确实,如果真能够找到那个失职或渎职的将领,如果这能够捉住那个妖言惑主的师婆,后主也就不用背那么多那么重的黑锅,形象就会更为正面一点、好看一点。在这个意义上,也算是某种“救主”吧?遥想当年,先帝有三顾丞相于草庐之中的佳话,现如今,社稷易主之际,我们三救后主于危难之中,也未尝不可吧?

只是,先太叔祖已然作古,而这第三次“出征”,就只能是落在子龙将军后裔的身上了。

如此说来,为何不先去寻找一下赵云将军的墓地,万一他的英灵,对此行有所护佑呢?是啊,前两次搭救后主的,一直都是他……

次日清晨,赵馨予这样说道:“黎家妹子,对于这赵云将军的墓地,你,你有所了解吧?”

那黎影儿暗自思忖道:此行任重而道远,我们的赵姑娘,尽管此前一向自信、要强,此刻也不免几分忐忑了。当然,反正现在也是茫无头绪的,去找一找又何妨呢?

于是,她淡淡一笑,回应道:“赵姑娘,这一次,你还真是问对人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听人说,那赵云墓,就在大邑县一带,距离我们这儿,也就是百里左右……”

一听之下,赵馨予甚是惭愧:以前,曾经有过一次定军山之行,由于不太顺路,就没能找到赵云墓。此刻想来,由于当时就在那魏基立身边,对于能不能找到赵云墓,自己并没有多少执念。于是,抱着这种可有可无的心态,我跟这位先太叔祖的墓地,就只能是失之交臂了。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一次次的歧路彷徨,就更没有心思去找寻先祖的墓地了。而现在,多半也只是因为,此行艰难异常,自己也没有多大把握,才想着去走一趟。

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有点“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嫌疑了。当然,只要我是诚心的,此行也不算太晚;再说,子龙将军一生光风霁月,先人后己,对于一个后辈,也不至于就那么小心眼吧?

“哦,是这样,嗯,收拾一下,我们这就出发吧?”这一刻,对于黎影儿,赵馨予随即换上了一种征询的语气。

对于赵馨予的那点心事,黎影儿似乎倒不怎么察觉、了然于心,她想得更多的,倒是,最好先离开这儿,到一个相对陌生一点的地方去。这一带地方,太过偏僻、幽静、冷清,简直有点儿单调而烦闷了。

考虑到此行关系重大,一路上,赵馨予和黎影儿,戒备森严,走走停停的,以防被人盯梢。这样一来,一百来里路,居然耗时两天多。

到了第三天上午,先是打听一番,确信之后,置办些许香烛酒水之后,两人来到了大邑城东的银屏山下,抬眼就见到了一处庙堂模样的建筑。

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之后,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前行。

到得近处,只见大门一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敕葬赵云于银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十余个隶体大字。至此,赵馨予最终确信,这里就是赵云将军的埋骨之处了。

两人穿过木结构的四合院,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墓前。

细看之时,只见那墓塚,大小若山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砌有石墙,古柏森森。墓碑上刻有“汉顺平侯赵云墓”七个篆体大字。而墓碑两侧,刻有一幅对联:

赤胆永佑江原父老,

忠魂犹壮蜀汉山河。

凝神片刻之后,两人点燃香烛,摆好祭品、酒水,赵馨予拜倒于墓碑之前,暗自祝祷道:

太叔祖忠魂英灵在上,请受后辈馨予此拜。

近日社稷易主,汉祚衰颓。值此狂澜于既倒之际,先祖雄风,尤为可贵。后主昏庸,误国至此。馨予驽钝,自不足以力挽乾坤,然先帝遗诏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念及此,则幡然受教。今奉后主口谕,破案缉凶。此行艰难险阻,吉凶难料。万望先祖英灵,护佑一二。行程匆匆,礼数难全。残香薄酌,伏惟尚飨!

一旁的黎影儿,眼见赵馨予如此虔诚,深受感动,也拜倒在偏南一侧。

祭奠完毕之后,两人席地而坐,分吃祭品。

酒足饭饱之后,稍息片刻,两人就瞻仰起墓前的祠庙来。

坐在偏南一处的墙角边,黎影儿这样说道:“自小,赵子龙将军的英名,我就时有所闻。如今看那塑像,果然是丰神俊朗,豪气云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