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月明秋水
  4. 第14章 家乡
设置

第14章 家乡(1 / 1)


那一刻,我心头一怔:真没想到,同走了一段路之后,我居然会跟这“穿针引线”的活儿,连在了一起。

当然,我也不会那么傻,就站在距离那宿舍门口很近的地方。那一刻,我是站在偏西北一侧十多米开外的另一处屋檐下,等着他把那件衬衣拿过来。而且,我目光所致,大多是对面的教学楼。望着正北方向的教学楼,如果有人见了,多半会这样想:这位女生,是不是想着要到北边教学楼上的教室里去,拿点课本或复习资料什么的……

“拿着,辛苦了……”随着这声音,他把一个“纸包”递了过来。

轻轻地按了一下那“纸包”之后,我就将它装进自己的背包里。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由得这样想着:这风志轩嘛,也有着心思细腻的一面。至少,他懂得要将自己待缝补的衣物,用一张旧报纸包好。这样一来,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了。“胆大心细”也是一位写作者常见的素质吧?胆子不大,多半连提笔的勇气都没有。心思若是不细腻,那种微妙复杂、细致入微的情感波折,也是驾驭不了的。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了。这样的一个下午,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种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的感觉,总是免不了的。

初中时的学校,在我家东偏北数百米处。高中时的校园,在我家东偏南一华里左右的地方。说起来,都是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很近的。这样一来,对于学习生活,我会不会因此就有所欠缺呢?因为,对于那些不住在县城的同学来说,常常是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也正是因为学校与家乡之间,有着说不上太短的一段距离,对于回家,对于家居生活,对于家常琐事,他们的感觉,显然不同于我。换句话说,他们的世界和感受,我也是很难身同感受的。再扯得远一点,我所就读的小学,跟目前所在的高中,其间只是隔了一条马路,南北走向的马路。由此看来,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家校之间举步之劳的两点一线,让我少了许多一路风雨之苦,而在另一方面呢,也限制了我某些方面的想象力?

我借给他一本《红楼梦诗词选》,他叫我帮忙补一下衬衣:这样一来,我们的下一次见面,都是那么“名正言顺”。

在那篇小说里,他以自己为原型,讲述了好几段情感往事。即使撇开文笔不论,其中的故事,往往都有让我耳目为之一新之处。我虽不至于就此拍案叫绝,不过,那种手不释卷的阅读感受,还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样说吧,假以时日,他在写作上有所作为,还是可以期待的。

只是,这一切,都要暂时停下来了。

因为,我们都很清楚,距离高考,就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在征尘风云面前,风花雪月实在是弱不禁风,不值一提。

出门之前,我就想过,五年前,在我家对面的那家书店里,我第一次有意识地关注他,他所翻阅的,就是这样一本书。作为一个穷学生,就算他也买过几本书,多半也会不包括这一本《红楼梦诗词选》。复习备考的日子里,总不免会有枯燥单调、乏味难耐之时,他就可以翻阅一下这本书,就像燥热之中的一缕清风,他的内心,由此得到一点放松与调节。

他将缝补衣衫之事托付给我,是何用意?

或许,他只是这样想,你既然身为学姐,家中又有缝纫机,再加上你自称会缝缝补补,就让你试一下吧?

在这方面,他确实有点像小兄弟。

他不信任你,自然就不会有所托付了。

他用舒缓悠长的笔调,写下了自己家乡所在的那条小街。说真的,我都有点动心了,甚至在想,如果有机会,就到那儿看看吧;我要看一下,他笔下所写的,和我眼中所见的,会有何异同?

说起来,今天还真是一个新起点。

作为同班同学,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他,也有过接触。不过,大多是工作上的,事务方面的。而这个午后呢,我们是在切磋问题,我们是在畅所欲言,我们是在交流谈心。

一个男生,斜倚着树干,在捧读着一部《窗外》。西斜的阳光,在他的头顶、后颈里、肩膀上,洒下金灿灿的或大或小的光斑。而他,并不是一尊塑像,因为,过了一段时间,他也会稍稍移动一下,不让那光斑太刺眼。而且,他的那颗心,也在飞轮一般运转着: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啊!阳光少年,文艺小青年,追梦学子?要给他贴上这一类标签,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他这个人啊,一向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你可以将他类型化,只是,他鲜明的个性,却是掩盖不了的……

“《窗外》是成功的,它令人感动不已。不过,我们更应该看中,小说作者的成功,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他这样说道。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笔耕不辍,终有所成,这不是很励志吗?”那一刻,我倒是有点惊疑不定了。

“这样的故事,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因此,作为读者,我们不要沉迷于作者成功之后的光环……”他这样解释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